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节性CD4+T细胞在大鼠自发肝移植耐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在肝移植的自发耐受模型中,调节性CD4^+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近交系大鼠从Lewis(LEW)到Wistar Furth(WF)的肝移植组合,对移植后不同时期的宿主注射抗CD4的单克隆抗体(Anti-CD4mAb),然后抽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的动态变化;并结合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试验了解宿主脾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动态改变。结果 对肝移植自然生存的宿主注射Afiti—CD4mAb后,术后第21天、42天均能够诱导出肝损害(排斥反应),但第56天、100天以上的则未能诱导出来,且该损害能被抗CD8单克隆抗体阻断。另外CTL试验显示宿主的脾细胞中,初始型CTL前体细胞在移植56d后未能检测出来。结论 在自发性肝耐受模型中。宿主术后早期存在由CD4^+T细胞介导的下调原始效应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2岁。临床诊断为晚期肝硬化(丙肝),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脾动脉栓塞术后,移植术前精神状况良好,三代无家族精神病史于2001年3月接受了原位全肝移植术,手术时间10h,术中出血1200 ml。术后常规抗排斥、抗感染、抗凝血三联治疗。术后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直接胆红素(DBIL)在第6天又复持续性升高,伴胆汁明显减少和肝区隐痛不适,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后进行性下降,第10天起渐伴兴奋多语、夜间失眠等精神症状,给予催眠等药物治疗未见改善。于术后第17天出现了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7岁。因反复右下腹疼痛3周,加重半天入院。患者持续性钝痛,无向他处放射,伴低热,无消化道其他症状,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曾于急诊拟诊腹痛查因,予抗感染(用药不详)治疗后好转,但是症状反复。上述症状半天前加重后门诊拟急性阑尾炎收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右下腹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余体格检查均未见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肝纤维化过程的影响.方法 18只TAA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分为3组:正常大鼠为A组(3只),模型鼠+生理盐水为B组(9只),模型鼠+乌司他丁为C组(9只)并干预3周.对比干预前后大鼠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水平变化.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肝形态学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C组干预后大鼠肝脏弹性数值及SSS评分与干预前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2,P<0.05).C组的ALT、AST、SOD、MDA、HA、LN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分别F=3.862、5.774、3.442、4.157、4.173、3.674,均P<0.05).HE及Masson染色可见干预后C组大鼠肝组织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灶并未增多,胶原纤维略有增生.C组TGF-β1、caspase-3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B组大鼠. 结论 乌司他丁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逆转作用,使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逐渐减轻,减少胶原纤维的沉积,抑制肝细胞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9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是否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分为中转组和非中转组,通过多元回归模式对患者性别、年龄、BMI、既往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及既往腹部外科手术史)、术前实验室检查(WBC、PCT、CRP及INR)、术前胆囊B超特征(胆囊结石数量、胆囊壁厚度)及手术时间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资料数据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糖尿病病史、术前白细胞计数、PCT、CRP、结石数量、胆囊壁厚度是影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的因素(P<0.05);BMI(OR=1.784;95%CI:1.621~1.973;P<0.001)、糖尿病病史(OR=21.79;95%CI:13.49~34.90;P<0.001)、WBC(OR=1.330;95%CI:1.254~1.410;P<0.001)、PCT(OR=1.839;95%CI:1.631~2.079;P=0.004)、CRP(OR=2.025;95%CI:1.019~4.031;P=0.004)升高及胆囊壁增厚(OR=1.680;95%CI:1.520~1.859;P<0.001)为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结石数量(OR=0.422;95%CI:0.273~0.643;P=0.0005)为中转开腹的保护因素。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对BMI超标、术前有糖尿病病史、术前WBC、PCT及CRP较高或B超显示胆囊壁增厚、结石单发的患者,应考虑术中中转开腹手术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录共激活子TAZ/WWTR1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侵袭、迁移的影响,为寻找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TAZ基因靶向干扰RNA的设计合成:从TAZ的信使RNA(mRNA)中挑选出合适的siRNA靶点序列作为候选,序列通过基因BLAST,得出三对siRNA;TAZ过表达质粒的构建:从SMMC-7721细胞中提取TAZ基因,使用pCMV5-HA为载体构建人TAZ过表达质粒;细胞转染:以LipofectaminTM2000为载体,将TAZ siRNAs转入SMMC-7721细胞中,应用实时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TAZ的表达情况,筛选出于扰效果最佳的siRNA,并进一步比较转染了TAZ siRNA组与转染了阴性对照组的SMMC-7721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构建稳定过表达TAZ基因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系:用LipofectaminTM2000将TAZ过表达质粒转染入SMMC-7721细胞中,使用G418筛选出稳定高表达TAZ的细胞系,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观测TAZ稳定过表达的SMMC-7721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 三对siRNA均可使TAZ表达下调,其中siRNA-1效果最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了TAZ siRNA-1的SMMC-7721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下降;经过鉴定确定为稳定过表达TAZ的SMMC-7721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相比于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 本研究通过靶向干扰和稳定过表达TAZ基因的方法证实TAZ能够影响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侵袭、迁移能力,为揭示原发性肝癌恶性转移的发病甚至启动机制提供一个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供肝免疫原性和宿主对供体抗原反应能力的动态改变。方法利用近交系LEW到WF的大鼠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模型,取出不同时期的供肝,分别刺激长期生存的WF宿主,观察能否诱导出肝损害;另外对LEW→WF肝移植后不同时期的宿主,再次给予供体抗原刺激。结果(1)移植后第1、2天的同种移植肝,可激起长期生存的宿主出现暂时性肝损害(121±33、83±21),但第3天以后的则不能(28±9)。(2)给予供体同源的脾细胞刺激后,移植后7、14、28 d的宿主均未能诱导肝损害(56±17、66±11、61±35),但第56、84或112天的宿主均可被诱导出暂时性肝损害(98±25、158±43、330±82)。结论(1)肝移植后供肝的免疫原性在术后3 d基本消失。(2)移植术后1个月内宿主对供体抗原的刺激是处于低(无)反应状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对92 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实行辅助内分泌治疗,动态抽血测定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等参数的变化.结果:经过2年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后,TG由 (1.43 ±1.24)mmol/L上升至(1.92±1.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在血脂正常或50岁以下患者,内分泌治疗后TG分别由(1.07±0.70)mmol/L和(1.04 ±0.49)mmol/L上升至(1.76 ±0.99)mmoL/L和(1.72 ±0.6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可导致其,TC的升高,特别对于血脂正常及50岁以下的患者影响更为明显.长期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应加强血脂水平的检测,以减轻潜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TI)对移植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肝移植模型,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UTI组(将UTI加入到灌注、冷保存液中)、对照组(灌注、冷保存液中不加入UTI);按0、12、24 h不同的时限保存移植肝脏,移植后抽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取肝组织标本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观察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在相同保存时限UTI组的ALT及LD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ALT及LDH值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UTI组的肝组织中MP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TI组的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也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在移植初期将UTI加入到灌注、冷保存液中,对移植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UTI抑制了中性粒细胞聚集以及膜稳定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肝脏冷保存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肝脏单纯冷保存离体灌注模型,用UW液中加入乌司他丁冷保存鼠肝(实验组),同时设单纯UW液保存对照组。收集不同保存时间点(0、12和24h)肝脏灌洗液,检测反映肝细胞功能的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取肝组织标本,检测反映中性粒细胞聚集性的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反映细胞氧化性损伤的氧自由基代谢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在12h和24h保存时间点,实验组灌洗液中ALT和LDH以及肝组织中MDA和MP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ALT、LDH、MDA和MPO水平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高(P均〈0.01);实验组SOD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均〈0.01)。实验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①UW冷保存液对肝脏的冷保存有随时间延长其保护作用逐渐减弱的趋势。②UW液中加入乌司他丁对肝脏冷保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乌司他丁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抗氧化损伤及膜稳定剂作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