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比较融合与非融合术治疗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邻节段的影响。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6月,收集49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两组,观察组21例使用弹性棒非融合固定术,对照组28例椎间融合固定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并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各间隙高度。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16~34个月,平均26.7个月,两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上、下位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退变不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下位节段椎间隙高度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减少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单间隙腰椎退变性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非融合术会降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10月~2010年10月福州总医院476医院应用经皮穿刺多靶点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68例。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按Macnab疗效评分标准,术后即刻优76例,良64例,可22例,差6例,优良率为83.33%。本组术前VAS评分为(6.76±0.52)分,术后即刻为(2.15±0.58)分,术后3个月为(2.68±0.56)分,术后1年为(2.95±0.63)分,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年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并发症少、起效快及近、中期疗效满意等特点,是治疗轻度颈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载结核药链霉素的硫酸钙缓释颗粒在体外的药物缓释性能。方法实验组,将链霉素与医用硫酸钙混合制备成载药颗粒,将其置于模拟体液中,取1 d、2 d、3 d、1周、2周、4周、6周、8周、10周时缓冲液为样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中链霉素药物的浓度,绘制药物缓释曲线。空白组,医用硫酸钙制备成未载药颗粒。结果医用硫酸钙5 cc与链霉素1 g为最佳配比。载链霉素硫酸钙颗粒在模拟体液中浸泡,缓释颗粒3 d时累计释放量15.33%。在8周前的样本液中,药物浓度均较高;至8周时链霉素的释出浓度、仍达到的最小抑菌浓度,之后逐渐降低。未载链霉素的硫酸钙颗粒在有效检测时间内药物出峰时间处未见波峰出现。结论硫酸钙链霉素颗粒具有效缓释性能。8周内模拟体液中释出药物的浓度均可达到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Arthrex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68例纳入研究,其中35例使用Arthrex锚钉行门轴侧固定为观察组,另33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和影像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个月。手术时间、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椎管面积改变、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rthrex锚钉应用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操作安全,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是一种多效能的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血管生成,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促进骨、软骨的生长,神经再生作用.在细胞分化和机体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基础,生物学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17例中老年患者的19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在C臂X光机透视下,经皮向椎体内穿刺并注入骨水泥,对止痛效果、椎体恢复高度和Cobb角的改变进行评估。结果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好转,术后24h可离床活动,术后摄X线片证实压缩性骨折基本复位。随访1~15个月,腰背痛无复发,椎体高度无丢失,Cobb角无明显改变。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微创手术,有显著的止痛效果,能较好地恢复椎体高度.维持椎体稳定性.操作方便,疗效满意.是治疗椎体压缩件骨折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胶原蛋白海绵复合bFGF对骨外露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只。于胫骨上段前内侧作一1cm×1.5cm创面,暴露胫骨。A组创面喷洒bFGF后,胶原蛋白海绵覆盖,纱布包扎。B组覆盖胶原蛋白海绵扎。C组喷洒生理盐水。术后观察各组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测量并计算术后各时期创面收缩率。创面愈合后,取材,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结果大体观察:A、B、C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5.12±1.46)d、(30.50±1.69)d、(33.38±1.77)d。A组较B、C组愈合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A组创面愈合质量优于B、C组。结论胶原蛋白海绵复合bFGF对兔胫骨外露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减少瘢痕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68例无神经系统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微创经皮置钉(微创组,36例)和传统开放置钉(传统组,32例)。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腰部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置钉位置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6~27(21.4±3.35)个月。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下地时间微创组较传统组均显著减少(P0.05)。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两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腰部疼痛术后1周微创组较传统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福州总医院476医院56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组,其中26例使用Centerpiece钢板行门轴侧固定的患者为观察组,30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和影像学指标作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2个月。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1周时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时JO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时椎管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管面积改变、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改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应用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是安全有效的,椎板开门后获得即刻稳定,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3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多节段颈段脊髓受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开门丝线悬吊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者35例(丝线固定组),采用单开门带线锚钉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者37例(锚钉固定组),采用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者33例(钛板固定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最窄椎管面积、颈椎活动度、颈椎曲率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8.4±18.6)min,(79.8±21.3)min,(86.1±25.9)min,F=13.560,P=0.000;(346.3±85.7)m L,(364.1±83.2)m L,(436.2±89.4)m L,F=14.317,P=0.000;(53.3±4.8)d,(52.4±3.7)d,(32.4±4.5)d,F=19.492,P=0.000]。钛板固定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大于其余2组(P=0.000,P=0.000;P=0.000,P=0.000),住院时间比其余2组短(P=0.000,P=0.000);丝线固定组和锚钉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6,P=0.824,P=0.536)。2JOA评分。手术前后不同时间JOA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7.5±3.6)分,(12.7±3.3)分,(13.2±3.7)分;(8.3±3.7)分,(12.8±3.8)分,(12.4±3.3)分;(7.6±2.5)分,(13.2±2.7)分,(14.5±2.6)分;F=56.672,P=0.000]。3组患者JOA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5.718,P=0.000);术前和术后1周时3组患者JOA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15,P=0.692;F=1.047,P=0.739);术后2年时,钛板固定组评分高于其余2组(P=0.002,P=0.000),其余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6)。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F=0.372,P=1.041)。3最窄椎管面积。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最窄椎管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