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多学科联合诊断,比较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CT)与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NCRT) 联合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山西省肿瘤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确诊为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LARC)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NCRT 组(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治疗)与NCT组(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从多学科方向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用SPSS 22.0 软件做数据分析。结果:NCRT组与NCT组在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拔除尿管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类型,病理完全缓解率(pathologic complete rate, pCR),术后拔除胃管及引流管的时间,术后排气、进食、活动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CT可使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拔除尿管时间均缩短,NCRT可使肿瘤标志物有明显下降,从数字上看其5年生存率高于术前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5-氟尿嘧啶(5-Fu)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转移性结直肠癌、奥沙利铂、5-Fu、卡培他滨为检索词,查阅2011年6月前发表的有关5-Fu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作者各自独立对入选文献中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按照预先制订的数据表进行摘录。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有6篇文献入选,全部研究共计2189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均衡可比。临床疗效方面,有效率合并相对危险度(RR)为0.92[95%CI(0.82,1.02),P=0.121,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合并加权均数差(WMD)分别为-0.19[95%CI(-0.73,0.35),P=0.49],-1.91[95%CI(-2.53,0.16),P:0.08],综合分析结果两组间均无优劣。Ⅲ~Ⅳ级毒副作用的比较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综合分析显示卡培他滨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5-Fu组,合并RR为0.24[95%a(0.11,0.55),P=0.0007],而手足症状发生率高于5-Fu组,合并RR为2.83[95%a(1.66,4.82),19=0.0001]。结论5-Fu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无优劣。在Ⅲ~Ⅳ级毒性方面中性粒细胞减少在5-Fu组更易发生,卡培他滨组主要以手足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于PubMed及万方数据库检索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有关GIST淋巴结转移研究的文献,分析相关病例资料,总结GIST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基因表达、GIST分期及GIST预后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共收集到GIST淋巴结转移详细报告病例16例,男性6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49.25岁;GIST发生于胃12例,小肠3例,食管1例;肿瘤细胞为梭形7例,上皮样3例,余6例呈以梭形为主的混合形状;7例进行了基因检测。结论发生于胃、肿瘤分级为高危组、细胞形态为梭形细胞的GIST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基因突变与其存在某种相关性。但其临床意义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病理学改变特征、临床分期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6月至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87例GIST患者临床病理、病理组织免疫组化及随访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87例患者5年的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65.8%;5年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67.4%。免疫组化结果:CDll7阳性率:86.8%;CD34阳性率:88.1%;SMA阳性率:25%;S-100阳性率:5.26%。CDll7、CD34、SMA和S-100表达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间无相关关系。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细胞密集程度、核异型程度、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有丝分裂数目、NIH分级、Miettinen分级和TNM分期等因素与患者的无瘤生存期间有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细胞密集程度、有丝分裂数目、原发部位和TNM分期是影响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TNM分期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细胞密集程度、核异型程度、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有丝分裂数目以及NIH分级、Miettinen分级和TNM分期均可影响GIST患者的预后。细胞密集程度、有丝分裂数目、发病部位和TNM分期是影响GIST患者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myc、k-ras基因在直肠癌远端切缘表达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47例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复发组)和50例术后未复发患者(未复发组,随访2年未发现复发)的瘤组织、近端切缘组织、远端切缘组织c-myc基因和k-ras基因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1)复发组中k-ras基因在瘤体、近端切缘及远端切缘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6%、53.2%、68.1%,在未复发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0%、54.0%、66.0%;复发组、未复发组瘤组织、近端切缘组织、远端切缘组织k-ras基因表达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复发组中c-myc基因在瘤组织、近端切缘及远端切缘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0%、74.5%、93.6%,在未复发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4.0%、70.0%、58.0%;两组瘤组织、近端切缘组织c-myc基因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端切缘组织c-myc基因表达情况比较,复发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基因在远端切缘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存在某种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I、III期直肠癌单纯新辅助化疗对肿瘤标记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分析我院31例II、III期直肠癌单纯新辅助化疗患者数据,并在化疗前后给予监测肿瘤标记物及免疫功能。 结果本组31例患者前后对比肿瘤标志物CEA(P=0.049)、CA242(P=0.048)有显著性差异;而CA199未见显著性差异(P=0.252)。免疫功能中仅B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44),其余总T细胞、辅助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D4/CD8、自然杀伤细胞、调节性T细胞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降低II、III期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242;而对细胞免疫功能无影响,仅降低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肠腔脱落细胞的定性研究,了解脱落的癌细胞和上切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41例手术治疗乙状结肠和直肠癌的患者。术毕立即用载玻片于肿瘤上界至上切缘之间行印片,然后用95%的医用酒精固定,行 HE 染色后读片。结果:6例在肿瘤上界至上切缘之间找到癌细胞,阳性率14.63%,1例找到可疑癌细胞,阳性率2.44%。结论:乙状结肠和直肠癌肿近端肠腔脱落的癌细胞检测阳性提示,有可能是肠吻合术后吻合口复发的潜在因素之一,术前或术中肠腔内无瘤处理是重要的操作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伊立替康化疗联合短程放疗后局部切除术治疗T2期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08年8月间行术前伊立替康化疗联合短程放疗后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TAE)的3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结果 37例患者经术前治疗后4例(10.8%)获完全缓解,27例(73.0%)部分缓解,6例(16.2%)病情稳定,有效率为83.8%,疾病控制率为100.0%。37例患者术后出现肛门狭窄2例(5.4%),出血和直肠阴道瘘各1例(2.7%)。至随访截止时间,共6例(16.2%)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其中3例为局部复发,2例为肝转移,1例局部复发伴肝转移;37例患者术后的3年、5年复发率分别为11.7%、14.1%;全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26~118个月,3例患者因转移复发死亡,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4.6%、91.4%。结论对于符合条件的T2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伊立替康化疗联合短程放疗后局部切除治疗可以作为临床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