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60例首次接受ESWL治疗胰管结石的患者,分为R组和TR组(每组n=30)。R组患者仅接受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TR组患者接受瑞芬太尼TCI前30min接受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采用Dixon序贯法计算两组患者的瑞芬太尼半数有效量(EC50),记录患者围术期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Ramsay镇静量表、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和不良事件。结果 R组和TR组患者瑞芬太尼EC50分别为3.448ng/ml(95%CI:1.636~3.946)和2.523ng/ml(95%CI:0.744~2.9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和镇静评分相当。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均无明显差异。与R组相比,TR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10% vs 56.7%,P<0.001),瘙痒发生率更低(6.7% vs 26.7%,P=0.038)。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为胰管结石ESWL提供满意的镇痛和镇静,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以改良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联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评价体系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培中的实践效果。方法以2017年与2018年进入某院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32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6名。对照组采用麻醉科传统规培模式,仅在年终考核时进行Mini-CEX、DOPS考核;试验组在传统规培模式基础上采用改良Mini-CEX联合DOPS评价模式,每月进行1次改良Mini-CEX、DOPS考核,包括年终考核共6次考核。对比2组学员年终考核成绩、首次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年终考核成绩的改良Mini-CEX评分、DO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年终考核成绩明显优于首次考核成绩。试验组住院医师对教学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改良Mini-CEX联合DOPS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麻醉科住院医师规培的临床综合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提升教学满意度和临床麻醉教学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 脓毒症是病原体感染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全身性炎症免疫反应,伴多种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危及生命.机体发生脓毒症时,会同时存在促炎和抑炎两种截然不同的免疫状态,它们之间的强弱变化决定了疾病的病理进程及预后.早期研究认为失控的、持续放大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是引起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临床结果表明抗炎治疗并不能有效改善存活率,有时反而增加病死率.其原因在于随着支持治疗手段的提高,绝大部分患者能够度过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阶段(即免疫亢进期),进入更加复杂的免疫抑制(麻痹)期.处于免疫抑制期的脓毒症患者更易出现继发性感染,并无法控制感染而最终死亡.近年来已经认识到免疫抑制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脓毒症免疫抑制(麻痹)的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但治疗手段仍匮乏.目的 为诊断和治疗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内容 综述近年来脓毒症免疫抑制的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并介绍免疫抑制治疗现状.趋向 脓毒症的治疗需了解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实时监测机体所处的免疫状态,并针对性地运用免疫药物进行干预治疗.期望文章能为脓毒症治疗提供新指导.  相似文献   
4.
背景 麻醉学发展日新月异,麻醉指南的更新与发布对推动临床麻醉发展至关重要. 目的 介绍2013年国际麻醉学界内6部相关指南. 内容 将麻醉后恢复或管理、困难气道管理、手术室火灾预防或管理、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及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区域麻醉风险评估共6部指南的概况、要点及精华予以回顾介绍. 趋向 熟悉麻醉领域内指南更新,既有助于麻醉医师更好地规范临床实践,也有助于在临床中思考与总结,以进一步提高临床麻醉安全,保证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5.
低氧血症是外科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氧疗是处理低氧血症患者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鉴于常规氧疗(conventional oxygen therapy,COT)并不能有效预防低氧血症,故应提倡更有效的无创呼吸支持治疗以防治围手术期低氧血症,但相关规范并不完善。近期,欧洲麻醉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Anaesthesiology,ESA)与欧洲重症监护医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ESICM)联合发布《围手术期低氧血症患者无创呼吸支持治疗的ESA/ESICM联合指南》,涵盖五大临床问题,并对COT、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和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的有效性进行比较和推荐,共给出19条具体建议。该指南对指导临床正确选用无创呼吸支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有效治疗围手术期低氧血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师也应及早识别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的高危患者,术中积极实践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以降低患者肺部并发症风险,从而预防围手术期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麻醉的神经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麻醉的神经并发症可能与注射药物的毒性、穿刺针或置管不当导致的直接神经组织损害、感染、缺血或肿物压迫引起的脊髓损伤等因素有关[1,2]。另外,与手术有关的操作不当、体位或患者原有身体状况也可表现为区域麻醉的“并发症”。讨论区域麻醉的风险时,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对ICU老年患者急性术后精神障碍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异丙酚治疗ICU老年患者急性术后精神障碍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4 2例老年急性术后精神障碍患者 ,年龄 73~ 89岁。随机平均分为异丙酚组 (P组 )和咪唑安定组 (M组 ) ,分别应用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 0 5mg·kg-1·h-1和咪唑安定 0 0 4mg·kg-1·h-1治疗 8h。比较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和治疗有效率 ,同时记录药物起效时间和停药后清醒时间 ,并监测用药前后的心电图、血压、脉搏氧饱和度 (SpO2 )和呼吸频率 ,随访肝、肾功能。结果 P组达到 5分镇静程度的例数 (18例 )明显多于M组 (7例 ) (P <0 0 1)。精神症状改善者 ,P组为 2 0例 (有效率为 95 % )、M组 16例 (有效率为 76 % ) ,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清醒时间P组明显短于M组 (P <0 0 1) ;两组用药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呼吸频率比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 <0 0 5 ) ;心电图改善 ;其余监测指标无异常。结论 异丙酚镇静可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精神症状 ,具有疗效好而副作用小的优点 ,是治疗ICU老年患者急性术后精神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40岁,因"车祸撞伤致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入院。患者10年前患妊娠期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血糖控制可,分娩后血糖正常后自行停药,既往有粉尘过敏史。入院X线片提示左侧锁骨骨折,拟择期行左侧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胸部X线片、ECG等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入手术室后,左上肢因疼痛呈曲肘固定体位,意识清楚,BP 126/67 mmHg,HR 86次/分,RR 14次/分,SpO2 98%。去枕右侧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