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总结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 32例外科治疗经验 ,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手术 2 5例 ,行肝癌切除 6例均止血成功 ,术后 1周死于肝功能衰竭 1例 ,1年生存 4例。行缝扎加肝动脉结扎置管 19例 ,死于再出血 2例 ,止血成功 17例 ,死于肝功能衰竭 2例 ,住院死亡 4例。术后经肝动脉置管内化疗 15例 ,1年生存 5例。行保守治疗 7例 ,生存 3个月 1例 ,余病例均于 1周内死于出血性休克 ,肝功能衰竭。住院死亡 6例。手术组病死率低于保守组 (P<0 .0 5 ) ,肝癌切除组 1年生存率大于缝扎置管组 (P<0 .0 5 )。提示 ,对于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缝扎置管是一个实际可操作的选择。术后经肝动脉置管内化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认识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96例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病人,在积极治疗病因及合并症的同时,早期对病人心、肺、肝肾功能进行监护,以护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一旦发生及早作出诊断和治疗。结果:96例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38%。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7%,死亡率2%。比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在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处理中,早期对各重要脏器进行功能监护及必要的支持和保护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肠压力测定在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20例疑诊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均行诊断性小肠压力测定, 分析小肠压力测定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影响。结果纳入20例患者中, 18例成功完成小肠压力测定。14例测压结果明显异常, 9例经治疗有明显营养学改善, 5例进行维持性营养支持治疗。10例患者小肠测压具有改变或明确诊断的意义, 12例患者小肠测压结果影响了治疗方案。结论小肠压力测定结果明显影响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 在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疗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1-2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生发中心增生(GH)和窦组织细胞增生(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104例T1-2期乳腺导管癌患者,HE染色法检测腋窝淋巴结GH和SH情况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分化、癌周浸润和淋巴管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C-erb-B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分析GH、SH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GH和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32例(31%)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GH和SH均阳性者、GH和SH仅1个阳性者以及GH和SH均阴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1%、73%和81%.GH和SH均阳性者与GH和SH均阴性者以及GH和SH仅1个阳性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41).SH表现与p53表达相关(P=0.037),GH表现与SH表现相关(P=0.000).结论 T1-2期乳腺癌SH的发生与乳腺癌组织p53表达相关,而GH的发生与SH的发生相关.SH和GH同时发生可抑制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提示预后较好;而SH或(和)GH阴性提示较高的术后复发可能,需加强术后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5.
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影响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率(MLR)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MLR分组的截断点;应用CK20检测淋巴结微转移;进而研究MLR与预后、N分期、病理特征、微转移的关系。结果:121例胃腺癌患者,MLR预测术后3,5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053,0.896±0.046,截断点分别为MLR=30.95%,MLR=3.15%。据此分组:MLR1(MLR<3.15%),MLR2(3.15%≤MLR≤30.95%)及MLR3(MLR>30.95%)。生存分析显示:MLR值越高,预后越差(P=0.000);MLR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相同N分期(N1或N2)患者,MLR不同,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和CK染色总MLR分别为34.7%(242/697)和43.5%(303/6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微转移的检测能明显改变MLR值。无论是HE染色还是CK染色,MLR都与肿瘤淋巴管浸润、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MLR预测术后3年或5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大,是一个可靠的指标,可用于确定其分组的截断点,进而指导临床判断预后。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能显著改变MLR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肠动力障碍(ED)的临床特点, 以提高临床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13例行小肠测压的ED患者临床资料, 包括临床表现、小肠压力测定结果、治疗和预后。结果 13例患者中, 小肠压力测定结果1项异常9例, 2项异常2例, 3项异常2例。患者均有便秘病史, 5例以便秘起病行结肠次全切除术。3例患者伴有严重腹痛, 其中1例依赖阿片类药物。8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 均获得营养学改善及症状减轻。结论 ED是明确定义的疾病, 具有清晰的诊断标准, 部分患者外科治疗可以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7.
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淋巴结转移率(ML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121例胃癌患者ML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血管浸润和淋巴管浸润是独立的死亡危险因素(P〈0.05)。MLR高低与病检淋巴结数(大于或等于7枚)无相关性(P〉0.05),但MLR影响术后生存时间,两者间存在直线关系(P=0.001)。MLR预测术后3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与N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R预测胃癌患者术后3年内死亡的准确性与N分期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全胃切除模型,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方法 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Roux-en-Y组(RY组)、近端空肠储袋组(PJP组)、远端空肠储袋组(DJP组)、双空肠储袋组(TJP组)、十二指肠空肠储袋间置组(DJPI组)和剖腹探查组(L组)6组,观察和比较术后大鼠体重、肠道排空距离、食管空肠吻合口黏膜病理改变以及小肠黏膜形态学变化.结果 各组术后2周大鼠体重均较术前明显减轻(P<0.05),术后第 4周及8周体重开始逐渐恢复,PJP组、TJP组和DJPI组均较RY组恢复好(P<0.05). PJP组与RY组相比,肠道排空距离缩短,排空减慢(P<0.05). 在小肠黏膜形态改变方面,TJP组和DJPI组与RY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返流性食管炎方面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近端和双空肠储袋吻合术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十二指肠空肠储袋间置术也如此,但与前两者比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胃癌淋巴管生成、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管生成、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胃癌原发灶中D2-40的表达及其中51例胃癌的791枚淋巴结中CK20和CKpan的表达,结合患者的l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癌HE染色淋巴管浸润(LVI-HE)和D240染色淋巴管浸润(LVI-IM)的阳性率分别为66.2%(45/68)和76.5%(5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LVI-IM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P=0.044)、TNM分期(P=0.003)及存在淋巴结转移(P=0.000)有关。68例胃癌平均淋巴管密度(LVD)为(18.19&#177;7.44)个/HP.LVD升高与LVI-HE阳性(P=0.040)、LVI—IM阳性(P=0.001)、静脉浸润(P=0.037)、TNM分期较晚(P:0.020)及存在淋巴结转移(P=0.001)有关系。LVD值≥15个/HP者近期生存率较LVD值≤14个/HP者明显降低(P=0.032)。51例胃癌HE染色和CK(CK20或CKpan)染色检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4.5%(38/51)和88.2%(45/51),791枚淋巴结的转移淋巴结检出率由HE染色的32.0%(253/791)提高到CK染色的41.5%(328/791),P〈0.001。CKpan的微转移检出率明显高于CK20(P=0.003)。微转移淋巴结数量与肿瘤大小(P=0.001)、LVIHE(P=0.040)、肿瘤浸润深度(P=0.018)及TNM分期(P=0.012)有关。微转移淋巴结的检出使淋巴结转移站别及TNM分期迁移:7例N0→N1,6例N1→N2,1例N2→N3;4例Ⅰb→Ⅱ,4例Ⅱ→Ⅲa,3例Ⅲa→Ⅲb,1例Ⅲb→Ⅳ。结论D2-40及CK检测在诊断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微转移上优于HE检查。CK20和CKpan的联合检查有利于发现微转移淋巴结。肿瘤TNM分期越晚,越易发生淋巴结微转移。LVI-IM、LVD及淋巴结微转移三者都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LVD值较高者近期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1-2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生发中心增生(GH)和窦组织细胞增生(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104例T1-2期乳腺导管癌患者,HE染色法检测腋窝淋巴结GH和SH情况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分化、癌周浸润和淋巴管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C-erb-B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分析GH、SH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GH和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32例(31%)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GH和SH均阳性者、GH和SH仅1个阳性者以及GH和SH均阴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1%、73%和81%。GH和SH均阳性者与GH和SH均阴性者以及GH和SH仅1个阳性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41)。SH表现与p53表达相关(P=0.037),GH表现与SH表现相关(P=0.000)。结论 T1-2期乳腺癌SH的发生与乳腺癌组织p53表达相关,而GH的发生与SH的发生相关。SH和GH同时发生可抑制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提示预后较好;而SH或(和)GH阴性提示较高的术后复发可能,需加强术后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