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双段注射方法对头颈CTA检查中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60例行头颈血管CT造影检查的患者为前瞻性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追加法:先行注射碘普罗胺370,注射总量为50 ml,注射流率为4 ml/s。随后以相同的注射流率追加注射生理盐水40 ml。实验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双段注射法,先行注射生理盐水20 ml,注射流率为4 ml/s,随后以相同的注射流率注射碘普罗胺370,注射总量为50 ml,并追加注射生理盐水40 ml。采用对比剂追踪触发技术,触发阈值设定为100 Hu,扫描结束后记录、测量并绘制监测层面不同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主动脉、左右颈总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CT值、客观噪声(SD),并计算信噪比(SNR)。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两组患者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两组图像主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CT值、SD值及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比剂触发前监测时间段的时间密度曲线比较,实验组在主动脉监测层CT值均值上升段较对照组平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图像目标血管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上腔静脉硬化伪影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生理盐水双段注射方法行头颈CTA检查,可改善触发监测区CT值变化的稳定性,并提高对比剂最佳扫描时相的准确性,能够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在头颈CT血管造影(CTA)中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照射强度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仿真体模进行开启和关闭ODM技术的头颅CTA扫描,记录并比较体模各个方向上的管电流强度、辐射剂量以及各个感兴趣区(眼晶体层面的左右眼玻璃体、脑干及颈部甲状腺区域)的CT值和图像噪声(SD)。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诊断或怀疑为头颈部动脉疾病需要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扫描时使用ODM技术,B组不使用ODM技术。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眼晶体和甲状腺层面上各个方向的管电流强度,测量并比较各个感兴趣区(眼晶体层面的左右眼玻璃体、脑干和颈部甲状腺层面上的双侧胸锁乳突肌区域)的CT值与SD值。结果体模研究显示,开启ODM技术时,体模前方管电流降低(眼晶体层面为198 m A vs. 282 m A,甲状腺层面为325 m A vs. 464m A),总体平均管电流降低(335 m A vs. 383 m A),体模感兴趣区CT值无显著变化(P 0. 05),各个感兴趣区SD值均有升高(P 0. 05),整体扫描辐射剂量降低[(157. 2±0. 3) m Gy×cm vs.(173. 9±0. 1) m Gy×cm,P 0. 05]。临床研究中,在眼晶体层面,A组患者前方管电流明显低于B组[(370. 6±52. 5) m A vs.(479. 0±56. 7) m A,P 0. 05)],其他方向上的管电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各个感兴趣区SD值均有升高(P 0. 05),分别为眼晶体层面右侧玻璃体(12. 0±1. 2) HU vs.(10. 9±1. 5) HU,左侧玻璃体(11. 9±1. 2) HU vs.(10. 7±1. 3) HU,脑干(15. 4±1. 7) HU vs.(14. 1±2. 2) HU。在甲状腺层面,所有患者管电流均达上限,自动管电流调制失效,感兴趣区SD值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患者整体辐射剂量低于B组[(267. 0±25. 5) m Gy×cm vs.(303. 2±31. 8) m Gy×cm,P 0. 05]。所有患者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两组患者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DM技术可以降低头颈CTA中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照射强度,同时保持可接受的图像质量水平,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胸部模型评价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和不同辐射剂量对低剂量胸部CT图像的噪声和对比噪声比(CNR)的影响。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采用3种管电流(30mAs、50mAs、70mAs)、2种管电压(80kV、100kV)扫描胸部模型,应用滤波反投影(FBP)和iDOSE4 L3、L6算法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由2名放射科医师测量重建图像上ROI的CT值,计算平均噪声和CNR;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辐射剂量和不同重建算法下图像的CT值和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不同辐射剂量及重建算法组合下,肺野内空气和胸廓均质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辐射剂量增加,同一重建算法下平均噪声逐渐降低,CNR逐渐增高;相同辐射剂量下,FBP、iDOSE4 L3、L6重建算法的平均噪声逐渐降低,CNR逐渐增高。结论改变辐射剂量和(或)重建算法不会影响CT值测量的准确性。采用iDOSE4算法能降低较低剂量图像的平均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受检者体质量指数(BMI)并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降低冠状动脉CT成像(CTC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0例CTCA受检者,根据不同BMI将其分为4组,A组(BMI≤21kg/m^2)、B组(21kg/m^2〈BMI≤24kg/m^2)、C组(24kg/m^2〈BMI〈28kg/m2、D组(BMI≥28kg/m^2),每组各30例。预设A组、B组、C组、D组管电流分别为100、150、200、250mAs,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扫描,之后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对图像分别进行标准滤波反投影(FBP)、iDose^4-3、iDose^4-5重建。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4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估,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记录4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估算有效剂量(ED)。结果各组中3种重建图像的客观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FBP相比,iDose^4-3和iDose4-5的图像客观噪声分别平均降低23.11%和35.61%,且应用iDose^4-3和iDose^4-5重建算法获得的CTCA图像主观评分≥3分的比率高于FBP(P〈0.05),但iDos4-3和iDose4-55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受检者ED均值分别为(1.36±0.10)mSV、(1.98±0.10)mSV、(2.67±0.21)mSV和(3.33±0.24)mSV。结论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根据受检者BMI采用不同扫描参数,可有效减低CTCA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