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组选择我院2001年3月至2005年10月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例中,经过手术治疗证实为单纯性肠系膜撕裂伤病例,共14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8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致肝破裂原因和伤情、救治方法以及疗效的关系.结果:患者行手术治疗52例,保守治疗6例,治愈54例,治愈率93.1%,死亡4例,分别为失血性休克2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结论:交通事故是导致肝破裂的最常见因素,或者大多有合并伤,及时诊断,制定并实施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早期外科治疗远期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为28例1病程为1.5~9个月的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者行神经、肌腱松解术。结果 术后2~15年系统随访,其优良率为82%。手的外形及运动和感觉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结论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显微外科治疗是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笔者研究患者在置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分析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可能原因。方法在2007年7月-2012年1月于普外科住院的患者中,选择55例成功接受PICC管置入的患者,其中置管目的为肠外营养的30例(54.5%),长期使用抗生素的13例(23.6%),使用化疗药物的12例(21.8%)。结果所有选择的病例都成功的置入了PICC管,PICC管的平均留置时间是13 d(留置时间最短的为1d,最长的为136 d),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有15例(27.3%),其中为完全性闭塞的11例(20.0%);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及有无吸烟史等临床病例特征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PICC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静脉穿刺方式,但是可引起上肢静脉血栓等相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患者200例采用胆道镜治疗,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纤维胆道镜一次结石取净率为86.0%。术中胆管出血4例,发热2例,均无窦道断裂、内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效果明确,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评估两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炎性肠梗阻的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胸背神经移位与肱二头肌肌支吻接重建屈肘功能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 15具 ( 3 0侧 )成人尸体 ,对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和胸背神经及其伴行动脉进行解剖 ,观测其走行、可应用长度、横径及分支情况 ,并取神经标本经石蜡切片、HE染色 ,对有髓神经纤维进行计数。在 2具 ( 4侧 )新鲜尸体上模拟设计手术入路。结果 :( 1)定上肢外展 60°时胸锁关节与喙突间连线中外 1/3交界处锁骨下缘为测量点。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发出点距测量点距离平均为 13 .1cm ,强行分离长度平均为 5 .0cm。胸背神经 1~ 3肌支距测量点平均距离分别为 :9.2、11.1、12 .3cm。 ( 2 )肱二头肌肌支发出点与胸背神经各肌支发出点的横径、束数和有髓纤维数等数值相仿。 ( 3 )在新鲜尸体上设计上肢外展 60°锁骨中点下缘至上臂上段内侧正中切口与背阔肌前缘斜行切口 ,操作简易 ,创伤较小。结论 :应用带血供的胸背神经移位与肱二头肌肌支吻接重建屈肘功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科从1998年~2005年共收治60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经手术治疗全部治疗出院。术后均获得伤口甲级愈合,无发生其它并发症。结论转移性右下腹痛,Bryan和Alder试验阳性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妊娠期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均应及时手术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导致阑尾炎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而危及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9.
指背腱膜的功能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进一步探讨指背腱膜的构成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在30只成人手标本上,通过模拟手术,对指背腱膜的构成特点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结果:指背腱膜的构成复杂,其中的外侧腱束、外侧束、外侧腱和中央束在手指畸形的发生中有着特殊的临床意义。外侧腱束主要形成伸近节指间关节的功能解剖机制;其与外侧束形成的密切纤维联系而具有协同外侧腱的功能;该腱束与屈肌腱鞘有联系又使其具有平衡屈肌和伸肌肌力的作用。中央束在指背腱膜的整体协调、畸形的发生及矫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功能。结论:通过对指背腱膜的解剖研究,可用以解释因指屈、伸肌腱平衡被破坏后所形成的畸形,并可进一步探讨畸形的发生机理和解决这些畸形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0.
FK506局部缓释膜片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临床观察在神经缝合口周围置入FK506高分子缓释膜片后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同一时间段(4个月内),在腕横纹至肘上5cm处因切割伤而导致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断伤的急诊病例16例。结合病人是否接受FK506治疗的意愿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8例。实验组用9-0无创尼龙缝线将神经两断端作端端缝合,并将含有20mg FK506的高分子可生物降解膜片环绕神经缝合口一圈后用筋膜等软组织覆盖修复的神经和膜片。将膜片制成以1mg/d的速度释放,共20d。对照组仅用同法修复神经。结果术后1周起随访至2年。实验组在术后14周肌电图检测即有新生电位出现,较对照组提前4周。术后3~12个月测定,实验组感觉神经再生速度平均为3.1mm/d,明显快于对照组的1.7mm/d。实验组远期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从FK506的药理作用和应用结果分析,FK506具有针对性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