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脏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肾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112例。结果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采用I期、II期或分步经皮肾输尿管镜手术成功处理112例上尿路结石,其中包括鹿角型结石、多发性肾结石、孤立肾结石、ESWL治疗失败、开放取石手术后复发、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结石清除率为91.55%,输尿管结石清除率为87.8%,且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微创损伤、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高效、结石清除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输尿管镜技术诊治泌尿外科疾病共289例。用于治疗271例,其中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5例、中段38例、下段186例、膀胱结石31例、尿道结石7例,医源性双尾管滞留4例。用于诊断18例。结果:膀胱、尿道结石成功率100%(38/381.输尿管结石下段为93.54%(174/186),中段为89.47%(34/38),上段为40.00%(2/5)。用于诊断的18例患者中,发现肿瘤2例,息肉6例,阴性结石4例同时进行治疗,无阳性发现3例,输尿管狭窄3例f同时进行治疗)。手术失败9例。并发症7例,发生率2.42%(7/289),假道4例,穿孔2例,黏膜撕脱1例。结论:输尿管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输尿管镜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率低,特别是对膀胱、尿道、输尿管下段结石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压弹道碎石术与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输尿管结石5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钬激光组患者碎石成功率为95.44%,结石排净率为97.61%,气压弹道组患者碎石成功率为88.94%,结石排净率为87.08%,经皮肾镜组患者碎石成功率为98.06%,结石排净率为95.05%,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肾镜组住院花费稍高。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和钬激光碎石术及经皮肾镜取石术均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方法,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比气压弹道碎石术具有碎石成功率更高,结石排净率更高的优点,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可作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02—2016-01间收治的45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将同期实施内科保守治疗的45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再发脑出血率及临床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后再发脑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探析预防措施。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2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取行并发症预防干预108例为研究组,另取2005年2月~2008年1月期间未行并发症预防干预者108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预防干预后术中出血、前列腺包膜穿孔、术中膀胱穿孔、术中低体温、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感染、膀胱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各项护理预防干预措施,方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6.
7.
8.
药物与体内各种转运体的相互作用是药物体内药动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从肠道转运体出发,介绍了它们在药物吸收过程中的作用,旨在利用肠道转运体的作用增加药物向组织器官的靶向分布;利用转运体的作用改变药物的消除途径,从而减轻其毒副作用;利用转运体的作用进行新药设计从而避免药物间有害相互作用的产生;最后通过构建转运体的高通量筛选系统模型,进行新化合物筛选和候选药物的药动学机制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合理化给药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