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包虫病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肺包虫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胸外科自2001年9月至2006年4月14例肺包虫病胸腔镜手术操作方法、手术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 手术时间65~110min,平均87.5min,术中出血100~150mL,1例肺包虫患者因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肺膨胀不好,后行二次开胸处理残腔;1例患者因肺膨胀不良带胸管出院,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 应用胸腔镜治疗肺包虫病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胸部微创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1993年4月~2006年5月选择性开展胸腔镜手术218例,取得满意的近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影响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明确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189例患者的资料。对以下资料:(1)年龄、性别、民族、吸烟史及吸烟量、临床症状、既往肿瘤史、肿瘤家族史;(2)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CEA、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3)影像学检查资料:肿瘤最大径、有无钙化、毛刺、分叶、胸膜凹陷征、CT强化峰值、PET-SUV值,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良性病变71例,恶性病变118例(62.4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吸烟量、病变直径、钙化、毛刺、胸膜凹陷征、CT强化峰值、PET-SUV值、血清CEA、血清TSGF在良、恶性病变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孤立性肺结节的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病变大小、钙化、CT强化峰HU值、血清CEA及血清TSGF。结论患者年龄、血清CEA、血清TSGF、肿瘤最大径、伴有钙化、CT强化峰值,对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肺癌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1例肺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有肺部感染78例,胸腔积液46例,出血5例,心律失常12例,心功能不全10例,肺不张13例,切口感染41例。晚期并发症有支气管胸膜瘘17例,慢性脓胸11例。结论术前积极准备、治疗合并症、严格戒烟、必要时予以支气管镜吸痰,术中轻柔、仔细、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肺组织的刺激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度阻塞性肺气肿胸腔镜下行肺减容术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胸腔镜下行肺减容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致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采用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70岁、心血管病史、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术前血钾〈4mmol/L是致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控制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防止肺减容术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mac多肽对肺腺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培养肺腺癌细胞株A549并诱导产生耐紫杉醇耐药A549/Taxol细胞,分为用Smac多肽处理的观察组及用Smac反向多肽处理的对照组。记录两组细胞增殖活力、细胞内凋亡基因表达量及细胞内耐药基因表达量。结果两组培养12 h、18 h、24 h的细胞增殖活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培养24 h后,观察组细胞内Livin、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多耐药基因、肺耐药相关蛋白、拓扑异构酶Ⅱ、谷胱甘肽-s-转移酶-π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Caspase-7、Caspase-9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ac多肽通过下调凋亡抑制蛋白及耐药基因的表达来改善肺腺癌细胞的紫杉醇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6月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手术指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173.4±27.9)ml、(4.7±0.3)cm,均少于对照组(214.6±29.9)ml、(10.1±1.4)cm,P<0.05。观察组术后1 d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 VAS评分分别为(369.2±47.3)ml、(9.9±1.1)d、(5.1±1.2)分,均优于对照组(423.6±49.1)ml、(12.7±1.2)d、(6.7±1.3)分,P<0.05。两组术后带管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5例(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3例(43.3%),χ2=5.079,P<0.05。结论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疗效较佳,创伤小,出血量小,恢复快,且安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给予不同的镇痛药物分为芬太尼组(105例)和地佐辛组(105例)。术中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毕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芬太尼组采用PCIA配方:芬太尼0.01mg/kg复合托烷司琼6mg;地佐辛组采用PCIA配方:地佐辛0.8mg/kg复合托烷司琼6mg。分别于术前(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24h(T3)、术后48h(T4)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浓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T3、T4时血糖、皮质醇、血浆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升高,但地佐辛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与T1比较,两组患者T2、T3和T4时点CD3+、CD4+、CD4+/CD8+和NK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芬太尼组上述指标较地佐辛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地佐辛可有效减轻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