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硬化Child分级与骨密度及钙磷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NM-300单光子骨密度仪对40例肝硬化患者和31例健康人群的骨密度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其血清Ca、P、1,25(OH)2D3值,对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及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随肝硬化肝损害程度的加重,骨密度、Ca、P、1,25(OH)2D3均降低,且骨密度与Ca、P、1,25(OH)2D3呈正相关。结论 动态监测骨密度、Ca、P、1,25(OH)2D3,对肝硬化病情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HB患者血清脂联素(ADPN)、瘦素(LEP)水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检测52例CHB患者、51例HBV携带者以及4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脂联素、瘦素的水平,并测定ALT、AST水平,对脂联素、瘦素和肝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HBV携带者组ADPN水平较CHB患者组、对照组高(P〈0.05),CHB组患者与对照组组间ADPN水平无明显差异。CHB患者组LEP水平较HBV携带者组、对照组高(P〈0.05);HBV携带者组与对照组组间LEP水平无明显差异。3组患者的ADPN、LEP水平均呈现出女高男低的现象(P〈0.05)。CHB组患者AST、ALT水平均较HBV携带者组、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HBV携带者组和对照组组间AST、ALT水平无明显差异。LEP水平与ALT和AST呈正相关(r=0.386,P〈0.05;r=0.751,P〈0.05)。结论 ADPN、LEP与CHB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病情轻重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内毒素血症为肝病患者的严重合并症之一。据报道,慢性肝病合并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为20%~50%,一旦发生,常使病情显著恶化,给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内毒素的直接损伤及调节物质的作用,造成不同程度的肝功障碍及肝脏的结构损伤。研究表明,其对肝脏局部的血液流变和微循环亦发生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甘胆酸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及甘胆酸(CG)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20例慢性肝病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的肝纤维化指标及CG水平,同时与40例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各中医证型组的肝纤维化3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瘀血阻络组的HA、PCⅢ升高最为显著;各中医证型组的CG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湿热中阻组升高最为显著。结论:上述指标对慢性肝病患者的中医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 8 0例慢性肝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同时测定血透明质酸 (HA)、凝血酶原指数 ,探讨无创伤性检查对肝纤维化的作用。  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我院 2 0 0 3年至 2 0 0 4年 3月门诊、住院患者 ,共80例。其中 :慢性肝病 (中度 ) 3 8例 ,肝炎肝硬化 42例。男 61例  相似文献   
6.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非侵入性诊断、灵敏度等。对80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 检查,检测肝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门静脉流速比值(A/P)、肝动脉阻力指数(RI),并同时测定血透明质酸(HA)、凝 血酶原指数。肝硬化患者A/P、RI、HA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肝病和正常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指数显著低于慢 性肝病和正常对照组,P<0.05。A/P、RI、HA、凝血酶原指数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非侵入性诊断有一定的指 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蛤仔饮食对白兔实验性脂肪肝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RP)属帘蛤科动物,俗称蛤仔。相关研究表明,其体内含有较丰富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RP饮食对于血脂及脂肪肝形成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抑制脂肪肝形成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们观察10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患者血清TGFβ1水平的变化,并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肝功能进行比较,以探讨 TGFβ1与 CHB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作为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性,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血清学指标提供理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妊娠早期(12周)应用替比夫定阻断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妊娠12周慢性乙型肝炎孕妇80例,病毒载量均超过1×10^7拷贝/ml。按患者意愿分治疗组(替比夫定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加用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替比夫定服用至产后12周;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药物,只给予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与乙型肝炎疫苗20μg。婴儿7月龄时HBsAg及HBV DNA阳性者为HBV宫内感染。观察两组患者母体HBV 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对两组HBsAg阳性率的差异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行t(t')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至分娩前,替比夫定组孕妇HBV DNA、ALT水平明显下降。替比夫定组HBV DNA载量于治疗2周后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下降直至分娩。替比夫定组服药至分娩前及分娩后12周HBVDNA水平明显降低(t=29.15、40.06,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替比夫定组分娩前及分娩后12周HBV D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替比夫定组新生儿7月龄时HBV感染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5),替比夫定组母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有2例发生严重肝功能异常。两组孕产妇的剖宫产率、不良妊娠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的胎龄、体质量、身长、Apgar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孕12周开始应用替比夫定可显著抑制孕妇外周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β2微球蛋白与慢性乙肝分度的关系。方法:67例慢性乙肝按2000标准^[1]分为轻、中、重度3组,用放免法测定患者血β2微球蛋白水平,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血清β2微球蛋白可作为肝脏损伤诊断的辅助指标,对评价慢性乙肝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