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伊马替尼治疗下的低位直肠间质瘤,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访2007年1 月至2011年1 月9 例低位直肠间质瘤患者,在术前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行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结果:伊马替尼治疗前肿瘤大小为5~9 cm(中位值7.0 cm),治疗后肿瘤大小为2~4.5 cm(中位值3.5 cm)(P < 0.001)。 治疗3~24个月(中位值7 个月)行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住院时间5~ 9 天(中位值7 天),所有患者均行保护性造口,术后3 个月行造口还纳术。Wexner评分在伊马替尼治疗前为1~4 分(中位值2 分),治疗后为1~5 分(中位值2 分)(P = 0.397);造口还纳术后Wexner评分4~9 分(中位值7 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 < 0.001),术后1 年为1~5 分(中位值2 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42)。 术后有6 例继续服用伊马替尼24~30个月。1 例未继续服用伊马替尼,患者在30个月时出现盆底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对于低位直肠间质瘤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纵向部分括约肌切除术(PLRAs)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后直肠癌患者的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方法将99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LRAS组n=23)和ISR组(n=76)。于术后6、12及24个月,采用Saito功能问卷和Wexner评分量表评估术后的肛门功能,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的特为结直肠肿瘤患者而设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R29)评估术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吻合口狭窄:与ISR组比较,在术后6个月,PLRAS组的吻合口狭窄程度较重(P〈0.001);在术后12个月时改善并不明显,狭窄程度仍较ISR组重(P=-0.003);在术后24个月,2组患者的吻合口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②Saito功能问卷结果:术后6个月时,PLRAS组存在排便截断(P=0.016)、存在排便困难(P=0.008)及能分辨排气和排便(P〈0.001)患者的比例均较ISR组高;在术后12个月,PLRAS组能分辨排气和排便患者的比例仍较ISR组高(P=-0.017);在术后24个月,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Wexner得分结果:各时点2组患者的Wexner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生活质量:在术后6个月,PLRAS组患者的会阴部疼痛得分(P=0.031)和性交困难得分(P=0.006)均高于ISR组,而排气失禁(P=0.003)、排便失禁(P=-0.043)和女性性功能(P=-0.023)得分均低于ISR组;在术后12个月,PLRAS组患者的排气失禁(P=0.012)和女性性功能(P=0.017)得分均低于ISR组,而性交困难(P=0.012)得分高于ISR组;在术后24个月,2组患者各项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RAS术后12个月内的肛门狭窄情况和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均较ISR术更为严重,但到术后24个月,其可达到同ISR术相似的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两孔法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同一手术组的38例改良两孔法(两孔组)和40例常规五孔法(五孔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中转开腹率、腹部切口总长度、标本远端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病理学TNM分期、再次手术率、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应激情况及术后住院天数等短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标本远端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病理学TNM分期、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孔组腹部切口总长度短于五孔组[(5.1±0.5)cm vs. (8.4±0.9)cm,P<0.05],术后24 h[(4.1±1.3)分vs.(5.0±1.6)分,P<0.05]、术后48 h [(2.8±1.1)分vs. (4.0±1.4)分,P<0.05]和术后72 h [(1.9±1.1)分 vs.(2.7±1.2)分,P<0.05]的疼痛评分低于五孔组。两孔组术后第1天的C-反应蛋白[13.2(1.3~111.7)mg/L vs.22.2(6.9~135.0)mg/L,P<0.05]、白细胞介素-6[20.8±9.4)ng/L vs.(26.6±13.6)ng/L或20.5(6.1~45.5)ng/L vs. 30.8(6.3~60.2)ng/L,P<0.05]及皮质醇[(619.4±185.4)nmol/L vs.(754.6±164.1)nmol/L或499.7(300.8~935.7)nmol/L vs. 777.2(533.7~1008.5)nmol/L,P<0.05],术后第2天的C反应蛋白[(30.1±27.4)mg/L vs.(64.1±49.1)mg/L或20.8(1.4~110.1)mg/L vs. 68.7(9.7~176.6)mg/L,P<0.05],皮质醇[566.7(438.6~1005.2)nmol/L vs. 666.2(100.5~1099.8)nmol/L,P<0.05],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12.5(1.5~111.1)mg/L vs. 23.4(9.7~167.8)mg/L,P<0.05]水平低于五孔组。结论 改良两孔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安全可行,其短期术后结局指标和肿瘤根治性不劣于常规五孔法腹腔镜手术,同时具有术后疼痛轻,应激小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展期的低位直肠癌行新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但是也可能会带来肛门功能的受损。本研究探讨新辅助治疗对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程度。  方法  选取2005年9月至2011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03例行ISR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分为CRT组(术前放化疗组)和对照组,通过向量测压、Saito功能问卷和Wexner评分来比较两组的肛门功能。  结果  CRT组的术前静息向量容积和收缩向量容积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的测压结果均显著下降,CRT组的所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在6、12个月Saito功能问卷结果除排便困难两组间没有差异外,其余CRT组结果均明显不如对照组;在术后24个月,排便频率、排便截断、气便分辨能力以及限制饮食4项CRT组仍不及对照组(P < 0.05)。到术后24个月,两组Wexner评分均有下降趋势,CRT组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对于需行ISR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会明显的影响术后的肛门功能,而且这种影响要至少会持续2年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横结肠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1991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之间公开发表的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横结肠癌的研究论文,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18篇,累计样本量1989例,其中腹腔镜组1007例,开放组98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4.2%,开放组为21.1%,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放组(OR=0.64,95%CI 0.50~0.82,P<0.05)。亚组分析显示:腹腔镜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OR=0.46,95%CI 0.28~0.75,P<0.05)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OR=0.38,95%CI 0.15~0.94,P<0.05)低于开放组。两组术后吻合口漏、出血、肠梗阻、乳糜性腹腔积液、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横结肠癌手术较传统开放手术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腹腔镜手术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横结肠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肠系膜上血管主干及对应分支与属支的解剖规律、变异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200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病人资料,通过影像学读片、手术记录查阅、术后视频回放方式观察肠系膜上血管主干、回结肠血管、右结肠血管、结肠中血管、Henle干的出现概率、走行特点、毗邻关系以及变异情况。结果 肠系膜上血管主干变异按肠系膜上静脉(SMV)数量分为单支型与双支型,按SMV与肠系膜上动脉(SMA)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右位、左位、交叉3种类型。回结肠动脉(ICA)与回结肠静脉(ICV)出现率均为100.0%,2例ICV直接汇入Henle干,62.0%病人ICA走行于SMV背侧。术中解剖出右结肠动脉(RCA)73例(36.5%),右结肠静脉(RCV)195例(97.5%),单支型、双支型、三支型RCV分别占48.2%、43.6%和8.2%,RCA走行于SMV腹侧者62例(84.9%),RCA走行与SMV背侧者11例(15.1%)。解剖出结肠中动脉(MCA)192例(96.0%),结肠中静脉(MCV)196例(98.0%),单支型、双支型与三支型MCV分别占63.8%、33.2%与3.0%,MCV有4种汇入情况:汇入SMV、Henle干、脾静脉(SV)和第一支空肠静脉(FJV),其中汇入到SMV最常见占95.4%,当MCV汇入FJV时,FJV均走行于SMA前方,当MCV为多支型时,RCV多支型占比更高。按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ASPDV)与胃网膜右静脉(RGEV)是否共干以及结肠支的数量将Henle干分为基本型(0~Ⅲ型)和特殊型,其中基本Ⅰ型最为常见(43.6%)。结论 肠系膜上血管主干变异情况较少,分支与属支变异常见。术中操作应始终遵循精细解剖的原则,避免辨识不清晰的情况下导致出血及副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与开腹手术的比较,探讨对Ⅱ/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7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别实施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其中开腹组82例、腹腔镜组96例,比较两组间的并发症、生存率以及肿瘤复发情况。  结果  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要少于开腹组,切口长度也明显较开腹组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后者快,住院时间也较短(P < 0.001),两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检出的淋巴结数无差异(P > 0.05)。术后吻合口漏、切口感染、出血、尿潴留、肠梗阻、淋巴漏的并发症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中位随访56个月,开腹组和腹腔镜组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9.0%和91.7%(P=0.35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6%和94.3%(P=0.8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Ⅱ/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机制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行腹腔镜辅助taTME的50例低位直肠癌病人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49例顺利完成了手术,1例因术中合并严重的CO2栓塞而行心肺复苏抢救治疗,之后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59(169~435)min,术中出血量50(20~300)mL。42例(84.0%)行机械吻合,8例(16.0%)手工吻合。所有手术均采取了预防性回肠造口。19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3例存在2种并发症,1例存在3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8.0%。术中并发症有尿道损伤1例(2.0%)、CO2栓塞1例(2.0%),直肠穿孔2例(4%),神经血管束出血4例(8.0%),前列腺出血2例(4.0%)。术后并发症有吻合口漏9例(18.0%,其中A级漏2例,B级漏7例),炎性肠梗阻1例(2.0%),造口出口梗阻1例(2.0%),尿潴留2例(4.0%),肺部感染1例(2.0%),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腹腔镜辅助taTME因其特有的单孔操作特点及视角转变后的逆向游离路径,围手术期并发症较高,初期开展需要对其特有并发症及常见并发症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直肠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收治并行直肠前切除术的760例直肠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原因。 结果 111例(14.6%)病人发生吻合口狭窄。单因素分析中,性别(χ2=6.978,P=0.008)、术中保护性造口(χ2=4.015,P=0.045)、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t=3.239,P=0.001)和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χ2=9.721,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776,95%CI 1.128~2.796,P=0.013)、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OR=0.907,95%CI 0.855~0.961,P=0.001)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OR=2.255,95%CI 1.293~3.932,P=0.004)为发生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性别为男性、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较近及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病人更易发生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对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132例局部进展期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47例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者作为观察组,另85例未行新辅助治疗者作为对照组,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和QLQ-CR29评分来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 结果:术前观察组的整体生活质量和情绪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丧失、腹泻、经济困难以及脱发、口干、味觉异常和焦虑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脓血便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但是观察组的疼痛、腹泻以及排气、排便失禁和皮肤灼痛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且腹泻的评分差异一直持续到术后12个月(P=0.023)。从术前至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阳痿和性交困难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明显,相应的男性性功能评分也一直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女性患者的性功能评分只在术前低于对照组(P=0.017)。 结论:对局部进展期的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以胃肠道和性功能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