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关节镜联合空心钉技术微创治疗IdebergⅢ、Ⅳ型肩胛骨关节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21-01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的5例IdebergⅢ、Ⅳ型肩胛骨关节盂骨折。采用小骨膜剥离子从前方入路进入骨折端复位,主要是恢复关节面平整,残留分离移位可通过加压完成复位。将肩关节Laterjet手术导向器从Neviaser入路置入,卡于骨折端上方,定位器上导向杆平行关节表面并调整内固定方向,尽量使导向杆垂直于骨折线,导针置入孔位于关节盂边缘下1.0 cm深,置入导针,可在镜下观察到骨折端内导针,测量深度,空心钻沿导针钻孔,置入长度合适、直径为4.5 mm的空心钉加压固定,加压后骨折端紧密对合、关节面平顺。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60~80 min,平均70 min。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月,平均8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无内固定失效。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2.0~3.5分,平均2.8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72.5~89.0分,平均80.8分;肩关节功能ULCA评分20.5~30.5分,平均25.5分。末次随访时疼痛V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测量喙锁韧带解剖学数据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进行肩关节MRI检查的患者54例,平均年龄39.76岁,男36例、女1例,使用PACS软件测量喙锁韧带数据。通过SPSS23分析比较男女间的数据差异,并根据年龄将54例患者分为18~44岁、45~59岁、≥60岁3组,进行年龄间的数据差异比较,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计算喙锁韧带长度、宽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与身高体重之间的关系。 结果MRI测量得出,斜方韧带长度(17.23±2.74) mm,宽度(4.72±1.24) mm;锥状韧带长度(11.80±2.69) mm,宽度(6.14±1.76)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5.13±3.36)mm,肩锁韧带下束长度(7.63±2.45)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31±3.14)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7.40±3.81)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41.58±13.28)°,斜方韧带与矢状面角度(48.42±13.28)°;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3.30±15.92)°,锥状韧带与矢状面角度(26.71±15.92)°;喙锁韧带间角度(69.21±18.04)°。男性斜方韧带长度(17.49±2.92)mm,宽度(4.94±1.27)mm;锥状韧带长度(12.14±2.94)mm,宽度(6.22±1.78)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5.44±3.56)mm,下束长度(7.61±2.49)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73±3.10)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8.54±4.06)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42.49±15.05)°,与矢状面角度(47.51±15.05)°;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1.24±13.67)°,与矢状面角度(28.76±13.67)°;喙锁韧带间角度(70.98±18.50)°。女性斜方韧带长度(16.72±2.31) mm,宽度(4.29±1.10) mm;锥状韧带长度(11.13±2.02) mm,宽度(5.99±1.76)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4.50±2.90) mm,下束长度(7.66±2.43) 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58±3.42) 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6.14±3.18)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39.78±8.85)°,与矢状面角度(50.22±8.85)°;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7.41±19.45)°,与矢状面角度(22.59±19.45)°;喙锁韧带间角度(65.65±17.02)°。18~44岁组斜方韧带长度(17.39±2.92)mm,宽度(4.83±1.25)mm;锥状韧带长度(11.93±2.88)mm,宽度(5.95±1.62)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4.88±3.21) mm,下束长度(7.18±2.31) 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61±3.30) 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8.07±4.04)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44.67±15.57)°,与矢状面角度(45.33±15.57)°;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59.07±16.06)°,与矢状面角度(30.93±16.06)°;喙锁韧带间角度(69.82±20.31)°。45~59岁组斜方韧带长度(16.61±2.41) mm,宽度(4.69±1.28) mm;锥状韧带长度(11.31±2.31) mm,宽度(6.44±1.84)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5.86±3.60) mm,下束长度(8.18±2.69) 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90±3.28) 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7.43±3.89)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37.86±8.87)°,与矢状面角度(52.14±8.87)°;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8.56±12.37)°,与矢状面角度(21.44±12.37)°;喙锁韧带间角度(68.55±15.53)°。≥60岁组斜方韧带长度(19.61±2.11) mm,宽度(4.13±1.14) mm;锥状韧带长度(13.59±3.21) mm,宽度(5.87±2.47)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2.87±2.05) mm,下束长度(7.77±1.72) 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8.97±2.01) 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7.12±4.29)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40.44±13.82)°,与矢状面角度(49.56±13.82)°;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3.92±26.69)°,与矢状面角度(26.09±26.69)°;喙锁韧带间角度(68.53±18.53)°。男女之间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方韧带长度45~59岁与≥60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18~44岁与45~59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锥状韧带与矢状面角度18~44岁与45~59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与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的相关系数为0.417,呈正相关(P<0.05)。 结论通过MRI影像测量出的喙锁韧带数据,为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提供了精确的依据。术前通过MRI测量健侧喙锁韧带解剖数据,用于指导术中患侧的个体化解剖重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采用钩钢板治疗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1月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期临床结果和并发症。[结果] 10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访过程中,105例患者中,97例患肩活动明显受限,活动时疼痛,于术后10~20个月,平均(12.3±5.3)个月取出钩钢板。取钩钢板术中,12例同时行关节镜下检查,发现肩峰下滑膜炎2例,肩峰下撞击2例,肩峰下表面磨损8例。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患侧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前屈上举ROM和外展上举ROM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患侧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前屈上举ROM和外展上举ROM均显著不及健侧(P<0.05)。术后影像检查发现,105例患者中,98例出现不良影像表现,占84.8%。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肩峰骨质磨损86/105 (81.9%),肩峰撞击15/105 (14.3%),肩锁关节炎6/105 (5.7%),肩锁关节向下半脱位6/105 ...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的并发症特点及处理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共114例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并发症的分布与特点、处理和结局。[结果] 114例患者共发生并发症32例(28.1%),并发症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是骨折复位不良8/114 (7.0%)、内固定位置不良7/114 (6.1%)、内固定松动5/114 (4.4%)、畸形愈合4/114 (3.5%)、肩峰下撞击4/114 (3.5%)、股骨头坏死2/114(1.8%)、切口愈合不良1/114 (0.9%)、感染1/114例(0.9%)。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骨折类型,总并发症率:二部分骨折为4/16 (25.0%),三部分骨折为17/82 (20.7%),四部分骨折为7/8 (87.5%),骨折脱位为4/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处理,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结果。末次随访时,32例患者中,12例完全无痛,15例活动时轻度疼痛,5例明显疼痛;10例肩关节活动不受限...  相似文献   
7.
肩关节不稳是临床常见的疾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肩关节不稳的治疗逐步发展,从开放性手术到肩关节镜微创手术,从关节镜下软组织修复手术到骨性修复手术,但目前肩关节不稳术后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本文从自身因素和治疗因素对肩关节不稳术后复发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肩关节不稳的认识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肩袖再撕裂是肩袖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肩袖再撕裂相关的因素多,如年龄、高血脂、骨质疏松等,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与难点。为寻找肩袖再撕裂发生相关因素,本研究通过复习文献,以期待找出最佳单一或多个肩袖再撕裂因素,并做出评估,提高肩袖修复术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