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安徽省钩虫感染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分层整群抽取18个城镇和48个农村地区作为调查现场,每个现场抽调最少250人,采集全部调查对象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钩虫感染情况,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培养后鉴别钩蚴种类.结果 显示,在17017名调查对象中,钩虫感染率为1.60% (272/17017).城镇地区感染率为0.28% (13/4717),农村地区感染率为2.11% (259/12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地形、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是影响钩虫感染率的重要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城镇地区,无可疑因素纳入最终模型;农村地区,地形、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被纳入最终模型,是影响钩虫感染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表明,安徽省钩虫感染率存着显著的城乡差异,主要以农村感染为主,需要针对农村地区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安徽省山丘地区和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致病性及成虫基因表达谱差异,为制定不同流行区血吸虫病精准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分别采用来源于安徽省山丘地区石台县和湖沼地区宿松县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C57BL/6小鼠,44 d后处死并解剖小鼠,比较两组小鼠虫荷数、肝脏沉积虫卵数和肝脏虫卵肉芽肿面积等指标,观察山丘地区和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虫株对小鼠致病性差异。对两组小鼠体内分离的雌性和雄性日本血吸虫成虫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山丘地区和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虫株基因表达谱差异,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安徽省山丘地区和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44 d后,小鼠体内总虫荷数分别为(14.50±3.96)条/鼠和(16.10±3.78)条/鼠(t=0.877,P=0.392)、雌雄合抱对数分别为(4.50±0.67)对/鼠和(5.10±1.45)对/鼠(t=1.129,P=0.280)、未合抱雄虫数分别为(5.50±4.01)条/鼠和(5.60±1.69)条/鼠(t=0.069,P=0.946)、每克肝脏沉积虫卵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安徽省宣城市HIV合并隐孢子虫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宣城市342名HIV感染者的粪便样本进行隐孢子卵囊的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抗体IgM和IgG,以确定其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检测血液标本中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隐孢子虫感染率为9.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V合并隐孢子虫感染在不同年龄段、不同饮用水源、体内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数量、是否抗病毒治疗及是否服用过驱虫药物的调查对象中其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合并感染与饮用地表水(OR值0.067,95%CI:0.021,0.215)及CD4+T淋巴细胞~〈350个/出(OR值4.276,95%CI:1.294,14.124)存在相关性。结论安徽省宣城市HIV合并隐孢子虫感染率相对较高,年龄、饮用水源、体内CD4+T淋巴细胞、未进行抗病毒治疗及未服用过驱虫药等因素与感染隐孢子虫有关,应采取重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医院固体制剂在药剂制剂中约占70%,常用的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等。其包装一般分为多剂量包装和单剂量包装[1]。笔者走访了多家医院和药店,认为包装应符合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有效性的要求。现试以我院常用的固体制剂为例,对目前固体制剂的包装情况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原部队248个水源卫生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为了进一步掌握高原部队的水源水质现状,建立水源卫生资料。总结改水经验,为平时进一步改善水质及战时水源卫生侦察和水源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按统一表格进行现场调查,然后采样送实验室检验,采样,检测方法统一采用GB5750-85,标准采用GB5749-85,按全军综合评价标准对自供水源进行综合评价。参照农村生活饮用水标准(准则)对水源水质进行分级,结果:供水方式以集中式给水为主,自供水源237个,城镇自来水11个,水量充足;调查发现部分水源卫生防护较差,洁治消费设计简陋,消毒制度落实不好,调查的248个水源感官性较好,总硬度超标13个,铁超标30个,锰超标22个,氟化物超标7个,汞超标13个,细菌总数超标162个,占65.3%,总大肠菌群超标200个,占80.6%,对自供水源进行综合评价;评为良好的39个,评为差的42个,参照农村生活饮用水标准(准则)分级,一级的42个,二级的98个,三级的54个,不合格的43个,结论;西藏地区部队以集中式供水为主,但由于卫生防护与管理不善,水源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建议加强水源卫生管理,提高管水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水能力,严格落实饮水消毒制度,加大改水及管水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6—2020年安徽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0年安徽省按照《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开展监测。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县(市、区)作为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社区)开展监测工作,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采集监测对象粪样(> 30 g),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测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感染情况,3~9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感染情况,计算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等指标。采用卡方检验或趋势卡方检验进行感染率间的比较。结果2016—2020年安徽省分别设立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6、 16、 14、 14和21个,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2.14%(129/6 032)、 0.76%(125/16 409)、 1.26%(185/14 704)、 0.88%(132/14 982)和0.58%(126/21 575),总体呈逐年下降趋...  相似文献   
7.
1995~2000年拉萨市深井水水质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拉萨市深井水水质状况的动态变化,我们于l995—2000年对拉萨市24口深井水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细菌总数超标率由l995年的25.0%上升到2000年的42.7%,总大肠菌群超标率由l995年的27.1%上升到2000年的44.8%,提示:拉萨市的地下水受地面水的污染在加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部队炊事员卫生行为与技术等级的关系 ,给部队厨房卫生整治和卫生监督以及炊事人员的选拔等提供依据。我们于 2 0 0 0年 6月 13~ 2 8日 ,对某部 5 2个伙食单位的炊事人员进行了卫生行为与技术等级关系的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与内容  (1)对象 :为该部各伙食单位的炊事员 ,其中从事炊事工作最短的 3个月 ,最长的15年。 (2 )调查内容 :包括炊事员的技术等级 ;厨房、饭堂的卫生设备放置情况及卫生状况 ;现场提问及书面考核炊事员个人卫生常识、营养卫生学知识 ;考核炊事人员食品加工各环节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 ;餐食具的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积累高原地区军事演练中卫生监督工作经验,提高野外条件下部队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方法 结合演练实际开展卫生监督,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总结出卫生监督的基本做法:(1)演练前精心准备:做好卫生流行病学侦察;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宣传卫生法规。(2)演练中严格落实:做好部队进驻之初的卫生监督和技术指导;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使卫生法规真正落到实处;撤收前不放松,确保安全撤离。由于采取这些做法,确保了安全施训;加强了营养的合理调配,确保了食品的安全卫生,食品卫生合格率达95%以上;保证了饮用水卫生质量,饮用水全部符合《军队战时饮用水卫生标准》;确保了环境卫生质量;《传染病防治法》得以严格落实,传染病登记合格率达95%以上,传染病报告率达90%以上。结论 建立一支过硬的卫生监督队伍,坚持执法监督与法制宣传相结合,执法监督与服务部队相结合,执法监督与总结经验相结合,就能搞好演练中的卫生监督,保障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皖南山区学生并殖吸虫感染现状及其易感因素。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集黄山市936名小学生末梢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并殖吸虫特异抗体IgM和IgG,以确定其感染情况;同时进行《并殖吸虫易感因素》的问卷调查,分析其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并殖吸虫总感染率为12.07%(113/936),各县区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性别、是否食用溪蟹、饮用水源不同、是否喝生水及对并殖吸虫知识不同知晓情况的调查对象中,其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黄山市小学生并殖吸虫感染率较高,该地区仍是并殖吸虫流行的疫源地。男性、食用溪蟹及不了解并殖吸虫预防知识的人群更易感染并殖吸虫,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