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及时开展免费线上“专家问诊”服务,眼科医师在线答疑以满足眼病诊疗需求。本研究对疫情期间眼科患者线上问诊的需求与模式进行分析,为眼科互联网诊疗体系的优化提供依据。

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本研究分析了2020-02-01/03-15期间,使用中山眼科中心互联网医院“专家问诊”服务患者的基线特征。针对其中重复问诊的患者,随机抽取等量单次问诊患者作为对照,比较单次问诊与重复问诊患者的基线特征、就诊目的、疾病类型、眼病数量,并对患者问诊次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期间“专家问诊”共线上服务患者9 831人次,其中单次问诊3 919人次,5 912人次来源于1 967人的重复问诊。随机抽取1 967名单次问诊者与上述重复问诊者对比,单次问诊与重复问诊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897, 0.482)。两组就诊目的均以“旧病复诊”占比最高(59.7%,64.9%)。从构成比上看,与单次问诊患者相比,重复问诊患者中,就诊目的为新发不适者较少,旧病复诊与术后复查者较多,眼表、眼底、葡萄膜疾病患者较多,患有两种及以上眼病者占比较多。回归分析显示屈光患者倾向单次问诊,而旧病复诊、术后短期复诊患者,眼底、葡萄膜疾病患者倾向重复问诊。旧病复诊、术后随访较新发不适患者重复问诊的次数更多; 晶状体与青光眼/疑似青光眼疾病重复问诊次数较少,眼表疾病重复问诊次数较多。

结论:疫情期间眼科患者线上就诊主要目的为旧病复诊。疾病种类、就诊目的与眼病数量均影响患者是否重复问诊及问诊次数,应根据患者的就诊需求与模式调整眼科不同亚专科线上接诊医生的数量与排班。互联网医疗对新发不适患者的诊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盲的首要原因, 青光眼相关不良事件(GRAE)是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其发病隐匿、可对视神经造成不可逆损伤, 但其影响因素目前尚不明确, 本文总结了GRAE的定义与诊断标准的变化、影响因素、治疗及预后的进展, 重点阐述目前研究发现的眼部解剖特征、手术设计、其他眼部和全身疾病等因素对GRAE的影响, 以期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GRAE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 以及为进一步建立先天性白内障术后GRAE发生预测模型, 以指导白内障患儿术后个性化治疗与随访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通过胚胎晶状体的显微操作技术,人们发现有一系列生长因子在晶状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表达并发挥重要功能.不同生长因子间通过相互作用,维持着晶状体正常发育所需的平衡状态,一旦生长因子间平衡状态被打破,会引起严重的病理改变.现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对晶状体发育相关生长因子的研究成果,按生长因子作用部位总结晶状体正常发育相关生长因子的调控网络,为白内障发病机制、体内外晶状体再生培养和靶向药物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一种计算机视力测试软件Autoacuity Test和标准对数视力表之间的一致性和重复性,初步探讨Autoacuity Test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41名视功能正常儿童(8.4 ± 1.8岁)和25名弱视儿童(8.0 ± 2.2岁)分别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和Autoacuity Test两种方法进行视力测试。30min后重新对其进行测试。以Autoacuity Test与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限度的评价其准确性,以测试-再测试的重复系数及配对T检验评价其重复性。【结果】视功能正常儿童的Autoacuity Test与标准对数视力间的一致性限度为0.16 对数单位;弱视儿童为0.31对数单位。正常儿童两种方法各自的测试-再测试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儿童标准对数视力表测试-再测试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toacuity再次测试视力检查结果较初次测试有所提高(P<0.05)。【结论】Autoacuity Test与标准对数视力表两种检查方法在视功能正常儿童中一致性较好,在弱视儿童中一致性稍差,两者重复性相近。Autoacuity是一种可取的儿童视力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益母草碱对乳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萤火虫萤光素酶(Luc)基因标记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luc并构建其多柔比星(DOX)耐药细胞4T1-luc/DOX,以CCK-8法检测0、2.5、5、10、20、30μg/mL浓度益母草碱对4T1-luc及4T1-luc/DOX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筛选其最佳作用浓度。将4T1-luc/DOX细胞分为对照组、DOX组、DOX+益母草碱组、DOX+益母草碱+colivelin(JAK2/STAT3信号激活剂)组,分组处理后以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相关蛋白、Bax、Bcl-2和P-糖蛋白(P-gp)表达;CCK-8法、生物发光法与流式细胞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与凋亡。构建4T1-luc/DOX移植瘤小鼠模型,体内验证益母草碱对乳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DOX组相比,DOX+益母草碱组细胞与小鼠肿瘤组织Bax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p-JAK2/JAK2、p-STAT3/STAT3、Bcl-2及P...  相似文献   
6.
谭源  刘臻臻 《眼科学报》2022,(5):360-373+449
内源性干细胞在组织的损伤修复过程中组织相容性好、致瘤风险低,相较于外源性干细胞具有不需要体外扩增和培养、疾病传播风险低的优点,在细胞治疗领域具有显著优势。现在已经有多种使用内源性干细胞进行疾病治疗的成熟方式,应用领域包括了全身各种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在眼组织中,晶状体具有终生生长的能力且便于观察,是实现再生修复的突破点。哺乳动物中晶状体再生的实现有赖于晶状体内源性干细胞的定位和改良手术方式,以保留晶状体干细胞,并创造适合晶状体再生的微环境。对再生后的晶状体蛋白质组成分析,发现其类似成熟晶状体,而非胚胎期的晶状体,提示晶状体再生的调控与胚胎期的诱导发生并不相同;而调控晶状体再生的策略不仅着眼于干细胞的激活和正确分化的诱导,对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也需要进行调控。在未来,为将晶状体再生的经验应用于其他眼组织中,动员内源性干细胞并促进其生长,可以添加细胞有效成分,比如外泌体、线粒体、小分子化合物等,模拟细胞应激;此外,还可以通过手术或生物材料辅助,恢复晶状体结构和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眼科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的开展效果,为相关医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纵向观察性研究.观察分析2020年秋季学期眼科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通识课程学生人群,课程考核结果以及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评价.结果:共有118名本科生同学参与了课程学习.其中大部分为低年级临床医学专业...  相似文献   
8.
眼类器官是指在体外利用干细胞诱导形成的一种与眼内组织具有相似细胞类型和功能的结构,将其移植入体内实现眼的修复再生是再生医学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也为重大致盲性眼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与策略。组织工程支架作为生物组织或细胞生长的载体,能为眼类器官的体内移植提供支撑,并促进其体内成熟。眼类器官与组织工程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眼类器官体内整合,并重建相应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本综述总结了眼类器官及其体内移植的研究现状,并重点关注了组织工程支架辅助的眼类器官移植相关研究,旨在为今后的眼类器官与组织工程学交叉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臻臻  吴明星 《眼科学报》2007,23(3):129-135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γD-晶状体蛋白(γD-crystallin,CRYGD)及其与遗传性白内障相关的五种突变型进行比较,通过对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预测,探讨这些突变引起白内障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网站中的蛋白质序列和结构信息以及各种分析软件,分析野生型CRYGD蛋白质及其五种突变型(R14C、P23T、R36S、R58H和W156X)的理化特性、翻译后的修饰、功能域、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等。结果:R14C、R36S、R58H和W156X等电点较野生型低;R14C较野生型多一暴露于分子表面的半胱氨酸残基;R14C、R36S、R58H突变局部电荷减少、疏水性增加;P23T局部柔性增加;R58H分子局部温度降低。结论:CRYGD突变表达的变异蛋白质可通过影响分子表面电荷、疏水性和空间结构导致蛋白沉积形成白内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刀保留胸肌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南充市中心医院应用配备FOCUS刀头的HARMONIC超声刀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80例乳腺癌患者(超声刀组)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同一术者以高频单极电刀完成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电刀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胸大肌厚度和术后2周、3个月、6个月时的腋部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情况。结果 1 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6个月时,超声刀组双侧胸大肌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2.5)mm比(8.7±2.9)mm,P=0.352〕,电刀组患侧胸大肌厚度明显小于健侧〔(5.2±3.6)mm比(8.9±3.2)mm,P=0.001〕。3超声刀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时腋部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率较电刀组低(2周:23.8%比37.5%,P=0.059;3个月:10.0%比30.0%,P=0.002;6个月:6.3%比25.0%,P=0.001)。结论应用超声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可以更好地保护胸肌神经及肋间臂神经,减少术后神经功能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