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铸造桩核+PFM修复病例中桩核从根管内脱落造成修复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作者自1998年10月至2007年6月收集63例PFM核冠修复桩核脱落的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25岁-65岁。其中:上颌中切牙14例,上颌侧切牙15例,上颌第一前磨牙5个,上颌第二前磨牙3个,下颌中切牙13个,下颌侧切牙8个,下  相似文献   
2.
血管瘤、脉管畸形好发于颌面部,占全身血管瘤的40%~60%,如不及时治疗易造成容貌缺憾和功能障碍.传统治疗方法有外科切除、低温治疗、放射治疗、激素治疗、激光治疗等,但均各有千秋.我们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应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患者62例,其中资料完整的56例,随访24个月,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采用小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收到良好的效果,国内外均有多家报道。我科自1998-10~2002-12应用小型钛板对7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随访3个月~3年,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78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 7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 ,术后 1、3、6个月复查 ,拍摄X线片 ,观察骨折线对位愈合情况、咬牙合关系及开口度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78例中 77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 ,1例延期愈合。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良好 ,咬牙合关系及开口度均恢复良好。结论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良好 ,方法可靠 ,操作简单 ,钛板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生物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颌面部损伤的发病率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其对人体形貌的破坏及其伴随的社会心理障碍远远重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损伤,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  相似文献   
6.
血管瘤、脉管畸形好发于颌面部,占全身血管瘤的40%~60%,如不及时治疗易造成容貌缺憾和功能障碍.传统治疗方法有外科切除、低温治疗、放射治疗、激素治疗、激光治疗等,但均各有千秋.我们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应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患者62例,其中资料完整的56例,随访24个月,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瘤、脉管畸形好发于颌面部,占全身血管瘤的40%~60%,如不及时治疗易造成容貌缺憾和功能障碍.传统治疗方法有外科切除、低温治疗、放射治疗、激素治疗、激光治疗等,但均各有千秋.我们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应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患者62例,其中资料完整的56例,随访24个月,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联合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各种脉管瘤的疗效。方法:将8.0mg平阳霉素、5.0mL2%利多卡因、5.0mg地塞米松制成6.0mL的混合药液,根据瘤体大小每次注射0.5~6.0mL,7~14d注射1次,一般注射2~5次。结果:56例患者(64个瘤体)治疗完成后经6~24个月随访,治愈和基本治愈率达87.5%,好转率10.7%,有效率为98.2%。结论: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联合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瘤,疗效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总结报道了作者近几年诊治的运动性牙损伤 76例 ,通过临床分析 ,着重就其发病特点 ,运动保护及临床治疗进行讨论 ,旨在加深对该病的临床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小切口加三维内固定术治疗颧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颧骨骨折患者经术前X线片、CT或者三维CT重建成像确诊后,设计眶外缘、口腔前庭沟切口,骨折复位后分别行颧额缝、颧上颌缝、眶上缘三维方向的钛板坚固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创均一期愈合。其中有3例患者颧骨突度略显不足;有4例患者术后张口度小于3.7 cm,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均恢复正常;3例患者术后仍遗留有患侧眶下区麻木,但范围明显缩小;4例患者术前有复视,术后复视均消失。结论:本手术方法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外形,减少了手术创伤,而且达到了三维方向坚固内固定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