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e,CBS)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753例,术后共发生3例CBS,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随访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3例诊断为术后CBS,前囊连续环形撕囊口直径均<5mm,3例患者均在表面麻醉下行前房及囊袋内冲洗术,术后裸眼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结论 前囊撕囊口直径过小、术中黏弹剂残留是术后早期CBS的两个易发因素,术后前房及囊袋内冲洗以及择期Nd:YAG激光前囊口或后囊切开均可以有效治疗术后CBS.  相似文献   
2.
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湖北蕲春、江苏南通、浙江台州、云南楚雄和新疆乌鲁木齐5个不同产地的13批艾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分布特征,为蕲艾的道地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艾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产地的13批艾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化学计量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艾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出了187种化合物,主要为烯类、醇类和酮类化合物,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艾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差异,其中湖北蕲春所产的五尖艾品质最好。结论: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操作简便、萃取速度快、使用成本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艾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为艾叶的内在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为艾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临床上倾向于使用多种辅助工具进行呼吸功能监测来发现多种临床场景中的呼吸相关不良事件。综合肺指数(integrated pulmonary index, IPI)是一种新型医用呼吸功能监测工具, 基于模糊逻辑数学模型, 将反映患者呼吸状态的4个参数[PETCO2、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SpO2、脉搏(pulse, PR)]进行整合, 简化为范围从1(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到10(最佳呼吸状态)的单一值, 实时反映患者的氧合和通气情况。文章从IPI监测的算法、临床应用(评估在程序化镇静、PACU、术后监护病房及急诊中患者的呼吸功能)及其不足进行阐述。IPI以简单、清晰的方式将患者的呼吸状态提供给医护人员, 帮助医护人员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并进行干预, 对于减少呼吸相关不良事件具有一定优势, 但其更多的益处以及临床常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4.
刘梦菲 《中外医疗》2012,31(33):44+46-44,4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特点,分析在基层医院开展的意义。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门诊实施白内障防盲手术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以回顾性分析。结果 Phaco组视力≥0.3者占66.13%;MSICS组视力≥0.3者占82.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虹膜损伤6例(4.29%);后囊破裂12例(8.58%);前房积血2例(1.43%);角膜水肿23例(16.43%);高眼压9例(6.43%)。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门诊白内障防盲手术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复明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母草及其伪品夏至草挥发性成分的异同点,为益母草的真伪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益母草和夏至草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检测出52种成分,鉴定出36种成分,主要为烯类、醇类、醛类和酮类,从益母草中检测出31个峰,鉴定出27个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6.76%;从夏至草中检测出21个峰,鉴定出16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2.63%。结论:益母草和夏至草的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图的峰型较相似,但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两者共有成分有7种,含量差异大,益母草的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D,占挥发性成分的25.31%,夏至草的主要成分为1-石竹烯,占总挥发性成分的20.2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择期行后入路脊柱侧弯矫形术206例患者资料,男88例,女118例,ASAⅠ—Ⅲ级,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CPSP组(n=76)和无CPSP组(n=130)。收集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并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CPSP以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如内固定松动、连接棒断裂、螺钉拔出等)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PSP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有76例(36.9%)患者发生CPS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VAS疼痛评分>3分(OR=5.794,95%CI 2.224~15.097,P<0.001)、融合椎体数增加(每增加1个单位,OR=1.525,95%CI 1.256~1.853,P<0.001)、术后72 h VAS疼痛评分>3分(OR=3.022,95%CI 1.360~6.715,P=0.007)以及术后3个月内有并发症(OR=5.424,95%CI 1.058~27.8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e,CBS)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753例,术后共发生3例CBS,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随访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3例诊断为术后CBS,前囊连续环形撕囊口直径均<5 mm,3例患者均在表面麻醉下行前房及囊袋内冲洗术,术后裸眼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结论前囊撕囊口直径过小、术中黏弹剂残留是术后早期CBS的两个易发因素,术后前房及囊袋内冲洗以及择期Nd:YAG激光前囊口或后囊切开均可以有效治疗术后CBS。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建立丁香中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3种黄酮醇苷元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供试品制备方法中黄酮的水解条件进行优化,测定不同产地丁香中黄酮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丁香中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3种黄酮醇苷元的含量, 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250 mm×4.6 mm,2.5 μm),流动相:乙腈 0.2%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流速:0.7 ml·min-1。对盐酸浓度、液料比、水解温度、水解时间等条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优选丁香黄酮的提取参数。并测定10种不同产地丁香中黄酮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丁香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盐酸浓度:5%、液料比:50 ∶〖KG-*4〗1、水解温度:80℃、水解时间:100 min。经过方法学考察验证了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度高,其中黄酮含量最高的为四川产丁香,含量最低的为江西产丁香。结论: 提取验证,该工艺能有效提高丁香黄酮的提取效率,稳定可行;不同产地丁香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为丁香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四物汤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以加水倍数、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四物汤挥发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出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四物汤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四物汤挥发油中分离出117个峰,鉴定了其中8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7. 3%。结论:四物汤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2-烯丙基-4-甲基苯酚32. 51%、烯丙基邻甲苯醚9. 58%、3-正丁烯基苯酞9. 36%、棕榈酸2. 45%、榄香烯2. 33%、桉油烯醇2. 26%、(-)-4-萜品醇1. 43%、蒎烯1. 18%等,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四物汤复方的有效成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synergetic effect of class ?A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 cata-lytic subunit p110β knockdown in conjunction with oxaliplatin treatment on colon cancer cells. Down-regulation of p110β by siRNA interference and oxaliplatin treatment were applied in colon cancer cell lines HT29, SW620 and HCT116. MTT assa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110β knockdown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colon cancer cell lines. SubG1 assay and Annexin-Ⅴ FITC/PI double-labeling cytometry were applied to detect cell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was evalu-ated by using PI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 3, cleaved PARP, p-Akt, T-Akt and p110β was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own-regulation of p110β expression by siRNA obviously reduced cell number via accumulation in G0-G1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in the absence of notablely increased apoptosis in colon cancer cell lines HT29 and SW620 (S phase arrest in HCT116). Moreover, inhibition of p110β expression increased oxaliplatin-induced cell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arrest in HT29, HCT116 and SW620 cell lines. In addition, increases of cleaved caspase-3 and cleaved PARP induced by oxaliplatin treatment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blotting in p110β knockdown group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wild-type group. It is concluded that down-regulated expression of p110β could inhibit colon cancer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result in increased chemosensitivity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to oxaliplatin through augmentation of oxaliplatin-induced cell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arr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