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2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医学证实,不孕症是一种疾病,不孕不育症病因包括男女双方全身性和生殖系统的多种疾病。科学证明:中医药对95%以上的不孕不育治疗无效。不孕不育不是一种疾病,是男女双方100多种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这些病只能通过解决原发病,恢复正常解剖生理功能,才有可能正常怀孕和分娩。  相似文献   
2.
胰颈的矢状断面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胰腺疾病的断层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利用30套成年男性腹部连续矢断层标本,研究了胰颈的断面解剖特征。在矢状断面上,胰颈呈椭圆形(80%),三角形(13.3%)和菱形(6.7%)。在肠系膜上静脉出现断面上,胰颈最长前后径2.3±0.6cm,最长上下径3.4±0.7cm。主胰管主要位于胰颈矢状面的中心(56.7%)和中上部(16.7%)和中上部(16.7%),其内径为1.6±0.4mm。此外还详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对正常成人下腰椎侧隐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正常人下腰椎侧隐窝的形态和测量方法,探讨对侧隐窝狭窄的诊断?方法:采用尸体标本解剖与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和表面遮掩显示相结合方法对侧隐窝进行观察,选择椎体上1/4横断面作为研究平面,测量120例下腰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椎管正中矢状径,计算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值,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下腰椎侧隐窝分三型:三角型?三叶草型和牛角型;正常成人双侧侧隐窝矢状径不对称,右侧略大于左侧(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率相对恒定(P>0.05),正中/右侧=3.93,正中/左侧=4.03?结论:椎体上1/4横断面为侧隐窝入口平面,利用矢状径比值的方法来判断侧隐窝狭窄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胆总管的矢状断层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伟  王凡 《解剖学杂志》1993,16(5):391-394
在30套成人腹部连续矢状断层标本上,胆总管与下腔静脉主要出现于R2-R3断层;胆总管胰腺段与胰头的关系有部分包埋,完全包埋及胰腺后型;十二指肠大乳头集中出现于R3断层;胆总管的行程有4种形式。文内还探讨了矢状断层里胆总管各段的毗邻及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5.
网膜囊上隐窝的CT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42套腹部断面标本及50例整尸上观察到:网膜囊上隐窝呈“V”形间隙围绕肝尾状叶,前界为小网膜及肝左叶,后界是膈,顶由肝冠状韧带或膈形成,下抵胰,左邻食管;在正中矢状面上均出现肝尾状叶,且尾状叶套入或游离于网膜囊上隐窝。这些结果对在 CT 图像上鉴别尾状叶周围的积液及肿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尾状叶脉管构筑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55例成人肝剥离标本及45例胎儿、新生儿肝管道铸型,研究了肝尾状叶的鞘系及静脉回流。尾状叶有两个恒定的蒂、接受左、右侧鞘系的双重供应,以左侧为主;而尾状突主要由右后叶鞘系分布。15例肝铸型标本的尾状叶左、右侧动脉形成吻合弓。尾状叶动脉供应形式可分为三种,静脉可分为三型并直接汇入下腔静脉。由于血管吻合的存在,在病理状态下,尾状叶也应是沟通门一腔静脉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左上腹腹膜腔的矢状断面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树伟  王永贵 《解剖学报》1996,27(2):118-122
  相似文献   
8.
经迷路下开放内耳道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经迷路下开放内耳道提供解剖资料。方法 :解剖测量 1 0 0块颞骨、2 5具成人头颅。结果 :经迷路下后方开放耳道的后下部分 ,该处血管、神经分界清楚 ,易完整切断前庭神经。乙状窦前缘中点 ,前庭导水管外口为该手术进路的外部解剖标志 ,沿后半规管下支向内磨除可将 76%标本的内耳道开放 2 /3。后半规管曲部骨质厚度为 3.1 3± 1 .59mm,后半规管下支末端骨质厚度为 5.83± 1 .59mm,后半规管下支至颈静脉球顶点的距离为 5.47± 3.2 6mm,单孔至后半规管曲部的距离为 1 0 .2 1 1 .2 1 mm,单孔前庭的距离为2 .99± 0 .79mm。结论 :经迷路下开放内耳道是另一种非破坏迷路开放内耳道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给大脑占位性病变及脑功能的影像学研究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利用15 例头部矢状断层标本及相应脑片,颅脑MRI矢状扫描图像研究了大脑沟、回在MRI矢状图像上的定位。结果显示:扣带沟缘支和外侧沟后升支是识别中央沟的标志,若出现壁间回则更易识别中央沟;借外侧沟前水平支和前升支形成的“Y”或“V”形外观,可识别中央前沟及额下回的眶部、三角部和岛盖部;侧副沟居海马结构下方,其下方为枕颞内侧回。选了8 个典型矢状扫描层面详细介绍大脑沟、回的识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走行和毗邻关系,为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开展该区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利用36例成尸头部连续横断层标本和15例成尸头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并与10例志愿者的3D—CISS序列MR图像进行对照,观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在颅内的走行规律及其与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结果:舌咽、迷走和副神经由上而下从延髓的橄榄后沟发出,跨过延池,穿颈静脉孔出颅。根据走行,可分其为延髓内段、脑池段和颈静脉孔段。在脑池段,舌咽神经走行在上方,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在下方且结合紧密;在颈静脉孔段,这3对脑神经及其与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的关系是:颈内动脉位于最前方,颈内静脉位于最外侧,舌咽神经走行在前内上方,有单独的硬脊膜包绕,迷走神经和副神经位于其后外下方,形成迷走、副神经复合体。结论:在标本的连续断面和对应的MR图像上能够清楚地显示舌咽、迷走和副神经的走行和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