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随机抽取头颈部、胸腹部、脊柱四肢及肿瘤等手术病人121名,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在手术前后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全部手术病人在手术前后的焦虑程度有显著差异,同时发现,术后经过妥善的心理护理,其焦虑状态获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RI用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定位时误差的大小,明确MRI能否单独用于SRT定位。方法:模拟对病人的扫描方法,对特制体模进行固定和MRI扫描。在治疗计划系统上,测量x、y、z3个方向靶点距离,并将结果与实际距离做比较,差别的绝对值即为该定位系统的误差。结果:相邻点x方向,误差0.2~1.4mm,平均0.9mm;y方向误差0.5~1.5mm,平均0.9mm。相对点x方向,误差0.3~1.7mm,平均0.9mm;y方向,误差0.4~1.8mm,平均0.9mm。各标记层面之间误差无显著性差别(P〉0.05)。z方向误差0.3~1.9mm,平均1.0mm。结论:本研究采用的立体定向定位系统和MRI扫描方法,用MRI进行影像采集制定SRT计划,对多数颅内和头颈部肿瘤的定位精度符合临床要求,但在将MRI进行SRT定位扫描时,必须作全面的检查和验证。  相似文献   
3.
当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已成为上市后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基于伤害流行病学模型,重点研究了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机制相关的四类因素及其相互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类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香菇多糖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VIP、万方、CBM"数据库,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近期有效率、Karnofsky生活质量(KPS...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0例周围性面瘫病人进行针灸、中药治疗和辨证施护。结果:痊愈36例,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98.7%。提示针灸、中药治疗和辨证施护对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冲击波诱导人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出生后人骨髓基质细胞(hI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增殖与分化的特点;研究适宜能量冲击波对出生后h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抽取健康自愿者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hMSCs体外培养。设冲击波组(SW组)与对照组,应用不同能量级冲击波对SW组原代细胞进行处理,根据细胞活力测定与集落形成数量确定适宜的冲击波能量值。应用适宜的冲击波能量处理hMSCs原代细胞并传代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活力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TGF-81、茜素红染色、钙钴法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测定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钙素mRNA表达等方法,对SW组和对照组的各代细胞形态、增殖与分化及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冲击波处理体外原代培养hMSCs的适宜能量为10kV(500)。SW组细胞在冲击波处理后早期分泌TGF-B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SW组与对照组细胞在形态学方面第3代前无明显差别;SW组各代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茜素红染色、钙钴法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等显示SW组细胞的成骨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SW组细胞经冲击波处理后第10天应用RT-PCR方法可以检测到骨钙素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冲击波对体外培养的出生后人骨髓基质细胞具有促进成骨分化的作用,适宜能量为10kv(500),其机制之一为TGF-B1介导的促hMSCs成骨分化作用。10kV(500)能量级的冲击波对体外培养的hMSCs增殖无影响,大于该能量的冲击波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评价几种手术方法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手术治疗的24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病例,其中齿状突Ⅱ型10例,Ⅲ型14例,采用前路齿状突加压螺钉内固定8例;椎板间ATLAS钛缆系统固定或Apofix椎板夹固定、后路寰枢椎融合10例;改良后路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寰枢椎融合6例。结果术后随访3~30个月,颈椎活动度的保持以齿状突螺钉固定最佳,后路椎板间固定和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病例颈椎旋转度丧失较多;7例出现不完全性四肢瘫患者的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3例,术后D级5例、E级2例,无一例发生脊髓损伤加重及术后感染;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内置物无松动、脱落及断裂,无复位丢失。结论前路齿状突螺钉技术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首选,只有在齿状突螺钉禁忌时才考虑采用寰枢椎融合;坚强内固定是后路寰枢椎融合的有力保障,改良Magerl联合Gallie三点内固定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是实施后路寰枢椎融合的理想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88年~ 2 0 0 0年间共采用手术治疗 12例青少年Pilon骨折患者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2例 ,年龄 12~ 18岁 ,平均 15 4岁 ,男性 8例 ,女性 4例 ,入院后经胫骨下段、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 ,10例严重粉碎骨折行踝关节CT平扫。其中运动伤 6例 ,高处摔伤 2例、车祸伤 4例 ;按MervLetts青少年Pilon骨折分型方法[1] ,Ⅰ型骨折 2例 ,其中 1例合并同侧腓骨骨折 ,均为闭合骨折 ;Ⅱ型骨折 6例 ,其中 4例合并同侧腓骨骨折 ,闭合性 4例 ,开放性 2例 ;Ⅲ型骨折 4例 ,全部合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采用后路楔形截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3259岁,平均41.8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deics association,JOA)评分(29分法)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测量X线侧位片Cobb角,评价后凸畸形的纠正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2个月,平均20个月。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39.6°,术后8.4°;VAS评分术前平均7.1分,术后2.9分;JOA评分术前平均为13.6分,术后24.1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植骨牢固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的减压及矫形效果,同时可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并发症少,创伤较小,是胸腰段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固定在严重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对48例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予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并对术前术后JOA评分及影像学情况对比研究。结果 48例获得平均1年9个月随访,JOA评分计算,术后改善率为88.2%,融合率为83.3%。结论 对于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是一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