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在直接或间接损伤的作用下,脊髓功能障碍导致了损伤部位以下的感觉、运动及其他功能丧失。美国国家SCI统计中心统计,美国约有28.8万人患有SCI,每年新增SCI病例17000例,其对患者身心及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害[1]。根据其病理生理机制,SCI可分为两个阶段: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2]。原发性损伤包括直接的机械损伤及其造成的轴突、细胞膜及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与年龄相关的全身系统性骨代谢疾病。随着年龄增加,骨形成受抑制骨破坏增加导致骨量降低与骨折易感性。骨质疏松症形成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其中自噬与骨质疏松形成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近年热点研究话题。自噬是高度保守的真核细胞物质循环过程,通过降解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细胞器,并对降解产物循环利用,保持细胞在应激、能量缺乏等不利环境中稳定生存。随着人们对自噬研究的不断拓展,自噬水平的分子调控通路及其在细胞生理与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取得了众多进展,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糖尿病、心肌疾病等。许多动物体内外及人体研究显示自噬与包括骨质疏松症在内的骨骼疾病存在着很大关联。自噬在骨组织各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保持稳定等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深度参与骨重塑过程。骨组织各细胞在衰老、活性氧累积、雌激素水平下降、全身炎症水平增高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自噬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导致骨代谢与骨稳态失衡并逐步发展为骨质疏松症。该文在现有的相关文献报告基础上,对自噬与骨稳态、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