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病治疗疗程长,且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是抗结核药物所致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常迫使患者停用抗结核药并开始护肝治疗,导致不规则抗结核治疗,影响抗结核治疗效果。笔者分析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对初治结核病患者开始治疗前的前瞻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背景: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已得到广泛应用,关于腱骨愈合状态的研究多集中在患肢功能恢复以及愈合程度及稳定性观察方面。目的:了解韧带重建过程中各种固定方式对肌腱.骨界面愈合的影响。方法:2009年7月至2009年9月以长白二号体重100千克左右的八头成年猪的双膝关节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动物实验,采用四种固定方式对腱-骨进行固定,包括纽扣接骨板悬吊固定、肌腱包裹自体松质骨方式、界面挤压螺钉固定、横穿可吸收钉固定,对手术后6周、12周时界面愈合的情况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纽扣接骨板固定模式腱骨界面愈合均匀,理论抗拉力大,相反固定物对腱骨界面干扰明显的界面愈合不理想,骨纤维细胞排列不整齐,理论拉力降低,尤其表现在界面挤压螺钉方面;对于有自体松质骨植入的在腱骨愈合过程中活性骨质坏死,无促进腱骨愈合的作用。结论:在腱骨愈合过程中界面固定方式对早期愈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悬吊固定方式腱.骨愈合界面形态学表现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某市中心乡镇卫生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湖南省某地级市11个县市33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对其门诊处方7 920张,非手术患者病历资料465份,手术患者病历资料213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3所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6.60%、89.68%,联合用药率分别为24.16%、43.5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147.25 DDDs。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18%,联合用药率为59.90%,其中单一、二联、三联及以上用药分别占40.10%、47.82%、12.08%。Ⅰ、Ⅱ、Ⅲ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7.56%(40/41)、96.93%(158/163)、100.00%(9/9),联合用药率分别为30.00%、67.72%、44.44%。结论该地级市33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存在普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其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甘肃省风疹病毒流行情况,进行风疹野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方法2009—2013年从甘肃省风疹暴发和散发病例中采集具有风疹典型症状患者咽拭子标本255份,经用非洲绿猴肾细胞/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to/SLAM)从风疹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风疹野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风疹病毒株进行基因型别检测分析。结果2009—2012年甘肃省共报告疑似风疹7964例,临床诊断7334例,实验室诊断630例,对送检的255份风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35株风疹野病毒,分离率为13.73%;分离鉴定出的35株风疹野病毒病例中,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共30株,占阳性毒株总数的85.71%,15岁以上的5株,占阳性毒株的14.29%;35株风疹野病毒流行株主要分布在甘肃省9个市、州的17个县、区。结论甘肃省2009~2013年风疹野病毒流行优势株为IE基因型,是甘肃省风疹病毒优势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2011—2012年甘肃省麻疹实验室运转状况,为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甘肃省麻疹实验室网络(MLN)血清IgM检测、病原学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麻疹监测系统(MSS)报告甘肃省疑似麻疹1275例,采集血清标本1242份,采集率97.41%;麻疹IgM抗体阳性710份,阳性率57.16%;检测风疹血清标本1198份,阳性率20.36%;2011—2012年共收到疑似麻疹、风疹咽拭子标本1019份,分离出58株麻疹病毒,鉴定为Hla基因亚型;分离出风疹病毒20株,为1E基因型;2011—2012年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麻疹实验室组织的现场认证,血清盲样考核和血清复核符合率均为100.00%;全省14个市、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网络实验室,连续两年通过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血清盲样考核符合率96.67%,血清抽样复核符合率98.41%。结论2011—2012年甘肃省MLN运转良好,为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诊断和麻疹流行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用自动变流(SIMV+AutoFlow)模式时气道峰压(PIP)、平均压(Pmean)、阻力(R)、顺应性(C)和镇静剂使用量,评价SIMV+AutoFlow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需机械通气的COPDⅡ型呼衰患者59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29例选用SIMV+AutoFlow模式,Ⅱ组30例选用SIMV模式,观察2种模式下患者PIP、Pmean、R、C和镇静剂使用量。结果Ⅰ组在上机后2、24、48h的PIP、Pmean、R及上机72h镇静剂的使用量显著低于Ⅱ组(P〈0.05);C显著高于Ⅱ组(P〈0.05);2组患者一般情况、上机前后的血气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SIMV+AutoFlow通气模式,能显著降低PIP、Pmean、R,改善呼吸力学,在需要保证输送潮气量,又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时,采用SIMV+AutoFlow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开放式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9月至2006年5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诸病例均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伤椎磷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果31例手术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无椎体高度丢失,无邻近节段退变。31例患者术后随访9—35个月后进行椎体高度测量,本组有两例(占6.4%)出现伤椎椎体塌陷,其中1例后凸成角,内固定失败,再次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术后CT显示,伤椎椎管减压充分,伤椎椎体高度维持良好,形态无塌陷,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畸形矫正失去率不明显。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伤椎椎体开放性磷酸钙骨水泥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患者疼痛消失,早期下床活动,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两种獐牙菜属植物中两种苦苷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川东獐牙菜、显脉獐牙菜中獐牙菜苦苷和龙胆苦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MeOH%0min 15%,40min 4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40nm,柱温为25℃.结果獐牙菜苦苷和龙胆苦苷分别在1.04~31.20μg和0.22~6.5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92和0.9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4%和96.30%,RSD均小于3%(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为控制川东獐牙菜和显脉獐牙菜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万拉法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观察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比较万拉法新和帕罗西汀治疗门诊抑郁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万拉法新及帕罗西汀治疗,治疗时间为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0%和87%,在疗效和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万拉法新是一种疗效好而安全的抗抑郁药,适用于门诊抑郁症病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甘肃省2009年风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其基因型别。方法用Veto/Slam细胞从风疹暴发和散发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风疹病毒,通过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序列测定与分析鉴定其基因型。结果甘肃省首次分离出的3株风疹病毒鉴定为1E基因型。与2株世界卫生组织1E基因型的参考株(T14-CH-02株、M1-MAL-01株)形成了一个分支,均属于1E基因型,核苷酸同源性为99%~100%。结论此次疫情是由lE基因型风疹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此项研究为以后甘肃省风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