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1986年~1996年10月间共收治聋哑人患大肠癌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5~56岁,平均年龄50岁。1一般资料腹痛(6例),贫血(8例),便血(4例),,误诊痔疮(3例),肠梗阻(3例),发烧(3例),肿物(3例),明显消瘦(6例),恶病...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老年人胆源性脓毒症影响因素分析,统计治疗胆石症经术后证实年龄在60岁以上180例,其中合并胆源性脓毒症30例。合并疾病:伴糖尿病6例,冠心病10例,脑血栓后遗症3例,慢支合并肺气肿4例。发病24h内手术18例(60.0%),24~48h内手术6例(20.0%),72h以上手术6例(20.0%)。手术方式: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5例,其中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9例,同时行胆囊切除10例,胆囊造瘘6例;经内镜行鼻胆管引流(ENBD)5例。术后在保证外科疾病术后液体、能量的情况下,兼顾内科疾病的处理,输液速度控制在心、肺能够承受的范围内,<3mL/min。术后并发ARDS 2例,心肺功能衰竭6例,肾功衰竭6例,糖尿病昏迷4例,发病时间在术后24~48h。死亡6例,死亡原因为心肺功能衰竭。24例痊愈出院。结论提示年龄、发病时间、合并内科疾病,尤其是冠心病、肺部疾病危险大。对老年胆源性脓毒症患者诊断及治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有效的抗菌素治疗,预防内科疾病加重,保持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 4 0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血浆降钙素相关基因肽 (calcitoninrelatedgeneticpeptide,CRG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 ,以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及分组 :研究对象分为 3组 :急性组 4 0例 ,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年龄 18~ 74岁 ,平均 4 2岁 ,其中男 12例 ,女 2 8例。后遗症组 2 0例 ,为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患者 ,年龄 30~ 6 7岁 ,平均 4 4岁 ,其中男 18例 ,女 2例。 2次治疗组 12例 ,为 4 0例中 2次溶栓治疗者。2 .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 :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4.
淋病的防治     
目前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性病发病率有所增加,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诊治,对其诊断、抗菌药物的选用进行讨论,对防治问题谈几点体会。 1 临术资料 1994年1月~1995年3月治疗由淋病双球菌感染引起的性病190例,男148例。女42例,20~30岁为112例,已婚161例,未婚29例,其中夫妇为12对计24例,有不洁性交史者131例,本组患者均经尿道或阴道分泌物涂片和培养得到证实。141例选用了大剂量青霉G(800万u)与环丙沙星联合,疗程应用,获得满意的效果。另39例因对青霉素过敏或疗效不佳而采用其它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颈部恶性肿瘤,近年来其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目前手术根治及淋巴结清扫仍作为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段[1].由于颈部具有丰富的淋巴回流,特别是乳糜管及淋巴导管均在颈部汇人静脉系统,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颈淋巴管或乳糜管若损伤,而术中未发现或术中处理不可靠,易并发淋巴漏.颈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为1% ~3%.若淋巴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低蛋白血症、局部皮肤感染坏死、颈部大血管腐蚀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98年至2010年共开展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326例,发生淋巴漏9例(2.8%).对淋巴漏患者采取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红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致酶酵母菌法对82例接爱中西医结合治疗的ASO患者进行红细胞免疫系列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红细胞C3b(RBC.C3b)受体花环结合率及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降低,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CIC)受体花环结合率及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RFIR)升高,且以Ⅲ期病人最明显;同时表明红细胞免疫抑制状态随中西医结合有效治疗而逐渐恢复。结论:ASO患者存在继发性红细胞免疫缺陷,且同ASO疾病进程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为探讨ASO发病机制,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提供了新的免疫学理论依据和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对甲状腺癌TPC-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甲状腺癌TPC-1细胞,转染lncRNA HOTAIR干扰序列,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lncRNA HOTAIR和miR-20b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lncRNA HOTAIR和miR-20b的靶向关系,MTT法检测各组TPC-1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TPC-1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转染lncRNA HOTAIR干扰序列能够降低TPC-1细胞lncRNA HOTAIR的表达后,上调miR-20b的表达(P<0.05);沉默lncRNA HOTAIR表达后,TPC-1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下降(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lncRNA HOTAIR可以靶向调控miR-20b.结论 沉默lncRNA HOTAIR可以抑制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miR-20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龄患者肠粘连所致不典型绞窄性肠梗阻诊治特点,统计治疗肠粘连致绞窄肠梗阻患者215例,其中18例为高龄患者术前未诊断绞窄肠梗阻,术中确诊证实肠坏死。年龄80-85岁(平均83);男11例,女7例。结果显示4例发生多脏器衰竭综合征(MODS)死亡,发生时间术后24h以后。5例切口裂开,13例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行减张缝合,感染切口引流、换药,14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提示高龄患者肠粘连所致绞窄性肠梗阻腹痛、发热并不明显,这是其一大特点;而腹胀最为明显是另一特点。切口感染及合并MODS较高。因此作者主张高龄病例应尽早手术,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术式,预防切口感染,联合应用抗生素等,避免发生MOD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慢性肾病合并甲状旁腺亢进症的治疗中采用甲状旁腺全切除术的评价。方法回顾分析8例慢性肾病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经验。结果 8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发生切口感染、出血、血肿等并发症,术后骨痛、皮肤瘙痒、骨代谢异常减轻或消失,失眠、燥热、肌无力、不安腿症状30d内迅速缓解,术后3个月检测甲状旁腺素(iPTH)明显下降,半年后摄X线片无骨质疏松症。结论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术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安全、可行、疗效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