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重型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尽早恢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的功能 ,我们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及早予以肢体功能锻炼[1 ] 。现将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介绍如下。1 肢体关节保持功能位肩关节下放一软垫 ,防止肩关节脱位 ,上臂外旋稍外展 ,上肢放于枕上 ,防止肩内收内旋。肘屈曲 90度 ,或与伸直位交替 ,防止屈曲和伸直畸形。腕背伸 30~ 40度 ,手指轻度屈曲 ,可握直径 4~ 5cm的长方形物体。髋关节伸直 ,腿外侧置软垫 ,防止下肢外展外旋。稍垫起膝关节 ,避免微屈时间过长 ,每日数次去枕平卧 ,预防膝关节屈曲挛缩。足下置垫袋使踝关节成 90度 ,避免棉被压迫足背 ,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气管切开患者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并精心护理。结果:导管前端细菌培养皆为阴性。结论:于气管切开处应用无菌纱布及加强静脉置管处穿刺点的护理,可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气管切开患者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并精心护理.结果导管前端细菌培养皆为阴性.结论于气管切开处应用无菌纱布及加强静脉置管处穿刺点的护理,可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病史〈10年、日常控制血压〈140/90mmHg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按出血量将其分为三组:大量出血组(出血量〉40mL)21例、中量出血组(20-40mL)36例、少量出血组(出血量〈20mL)23例。应用颈动脉超声评价颈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分析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大量出血组、中量出血组、少量出血组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为18(85.71%)、32(88.89%)、16(69.57%)例,大量出血组、中量出血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小量出血组(P均〈0.05)。在三个不同脑出血量分组中,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与出血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1、0.342,P均〈0.05),重度狭窄与相应出血量呈负相关(r=-0.578,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可作为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龙血竭粉治疗Ⅱ期压疮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溃和坏死[1]。压疮的发生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医疗费用和护理的难度。《基础护理学》[2]将压疮分为4期,即Ⅰ期淤血红润期,Ⅱ期  相似文献   
6.
龙血竭粉治疗Ⅱ期压疮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溃和坏死。压疮的发生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医疗费用和护理的难度。《基础护理学》将压疮分为4期,即Ⅰ期淤血红润期,Ⅱ期炎性浸润期,Ⅲ期浅度溃疡期,Ⅳ期坏死溃疡期,其中Ⅱ期炎性浸润期,患者发病部位皮肤呈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皮肤因水肿而变薄,可出现水疱,极易破溃。  相似文献   
7.
刘兆艳  陈超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49-150,155
目的探讨肢体活动对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新生儿35例,通过对患儿上肢不同体位的摆放,观察导管尖端位置的变化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上肢外展90°、上举180°、内收90°时与上肢自然下垂相比较,导管尖端上下移动范围为0~0.3 cm,均未出现导管异位。结论 PICC导管尖端会随着肢体活动的变化而有所活动,只要按规范要求放置PICC,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交界处,肢体活动不会引起导管的异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骨膜对体内保存颅骨骨瓣生理活性的影响。方法 2012~2013年去骨瓣减压骨瓣均行体内皮下保存。2012年无骨膜组32例,颅骨骨瓣均未保留骨膜;2013年保留骨膜组35例颅骨骨瓣均保留骨膜,均于术后4~8周内早期行颅骨成形术,术后60个月内定期行CT检查,以观察自体颅骨愈合及骨吸收情况。结果 35例保留骨膜修补术病人颅骨均存活,骨愈合率高,修补术后1、6、12和24、60个月颅骨愈合率分别为0、54.3%、80%、100%、100%;术后颅骨吸收率均为0。无骨膜组修补术32例病人颅骨均存活,骨愈合率低,修补术后1、6、12和24、60个月颅骨愈合率分别为0%、18.8%、56.3%、81.3%、84.4%;术后5年随访有5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颅骨吸收及颅骨塌陷,有3例病人再行钛网颅骨修补。结论保留骨膜颅骨骨瓣体内保存并早期原位回植能够保证回植颅骨骨瓣的生理活性,术后出现自体骨吸收几率低。  相似文献   
9.
小儿肠系膜裂孔疝是胚胎期脏腹膜与壁腹膜融合不全造成的系膜缺损,一般发生在回肠末端,常为单个缺损,属于先天性发育畸形[1]。小儿肠系膜裂孔疝由肠袢穿过肠系膜裂孔而发病,发病率极低,首发症状并不典型,多为呕吐,极易误诊,若不能及时手术,极易引起肠绞窄、肠缺血,从而引起肠坏死,病情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疑似患儿要尽早开腹探查。由于患儿皮肤抵抗力差,且主观表达能力较弱,术后造口及周围皮肤极易出现感染现象,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护理[2]。现结合临床实践,本研究重点总结了1例我院小儿肠系膜裂孔疝术后造口护理的体会,旨在为今后相关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