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对比人工与人工智能(AI)后处理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显示冠状动脉解剖及病变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CCTA资料,分别以人工(人工组,含1名负责图像后处理的影像科主任医师和2名负责分析图像的影像科主治医师)及深睿、数坤AI软件(记为A1组、A2组)行后处理,于容积再现(VR)图像中测量冠状动脉分支数目,于曲面重组(CPR)图像中测量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管腔拉直长度;观察LAD(近、中、远段)、LCX(近、中远段)、RCA(近、中、远段)有无管腔狭窄及其程度、有无斑块及其性质,分析3组评估结果的差异及一致性。结果 3组所示冠状动脉分支数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组、A2组所示数目均多于人工组(P=0.04、<0.01)。A1组(P=0.04、0.03)、A2组(P均<0.01)所测LAD和RCA长度均大于人工组,其余组间LAD和RCA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所测LCX长度(P=0.18)及评估LAD、LCX及RCA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1组、A2组评估LAD、LCX、RCA狭窄程度(Kappa=0.58、0.51、0.57),以及A1组(Kappa=0.55、0.57、0.62)、A2组(Kappa=0.56、0.58、0.67)与人工组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均为一般。结论 CCTA图像经AI后处理后显示冠状动脉分支较人工后处理更为完整;人工与AI后处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钙化结果的一致性均不高。  相似文献   
2.
刘俊七  程勇  陈澜菁  沈倩  兰永树 《放射学实践》2021,36(12):1577-158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CT设备不同肺结节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旨在进一步优化肺结节CT筛查方案。方法:在一仿真人体胸部模型中植入3种直径(3、5和8mm)和3种密度(100、-630和-800HU)共9个肺结节,在固定管电压(120kVp)及不同曝光量(10、15、20、30、50、100和200mAs)条件下对体模进行CT扫描。根据CT扫描设备分为A组(联影uCT 550)、B组(Philips iCT 256)和C组(GE Optima CT 540)。记录每次扫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结节检出率,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分析CT扫描设备及扫描参数与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3组之间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辐射剂量、图像质量随曝光量的减少而降低,不同CT设备的最优曝光量有所不同;A、B、C组在相同曝光量条件下的图像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号噪声比(SN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B、C组在曝光量为100、50、30和20mAs时,肺结节主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在曝光量为50mAs以上,肺结节检出率均为100%。曝光量为30、20、15和10mAs时A组肺结节检出率分别为100%、100%、88.9%、77.8%,B组分别为79.6%、77.8%、77.8%、68.5%,C组分别为100%、94.5%、79.6%、66.7%,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综合评判,A、B、C组最优化曝光量分别为20、50和30mAs,CTDIvol分别为1.75、3.38和3.45mGy。结论:在图像质量合格的前提下,联影uCT 550 CT机具有最优化的扫描参数,辐射剂量最低,建议作为常规肺结节CT筛查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