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RI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 I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手术前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正常对照组,1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病例均行盆腔、骶尾部MR检查。观察肛门内、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形态,肛门直肠本身发育缺陷以及骶椎、泌尿生殖系统等畸形。结果本组MR显示耻骨直肠肌、括约肌群发育好13例,发育较好3例,发育差3例,T1W I不抑脂序列为显示肛周肌群较好的序列。7例合并骶尾椎畸形,5例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结论MR I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从形态上了解盆底肌的发育,并能明确骶骨、椎管、泌尿系统等畸形,在确定手术方式及评价手术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通过磁共振R2*mapping技术示踪及动态监测NSCLC裸鼠模型给药后不同时间点R2*值的变化趋势,阐明R2*mapping在评价F/A-PLGA@DOX/SPIO纳米载药体系在肿瘤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基础.方法 成功构建NSCLC裸鼠移植瘤模型24只,随机分为G1、G2两组,每组12只.分别尾静脉注射单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网膜囊正常解剖及病变的MRI表现,评价小网膜囊病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病例组28例,对照组18例,均进行了上腹部MRI平扫或增强扫描检查,病例组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对照组小网膜囊不显示。病例组小网膜囊病变中:原发性肿瘤6例(神经鞘瘤1例,平滑肌瘤2例,血管瘤1例,脂肪肉瘤1例,淋巴瘤1例),邻近脏器的良、恶性肿瘤7例(胰头癌3例,肝左叶肿瘤2例,胃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各1例),转移性肿瘤2例,积液(腹水、炎性渗出液、脓液、血液、胆汁、淋巴液)8例,假性囊肿3例,脓肿2例。结论:正常小网膜囊不显示,MRI对小网膜囊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0 T MR DWI评价兔肝VX2瘤射频消融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2只.20只用于建立VX2瘤模型,2只健康正常兔用于行正常肝射频消融术对照.于VX2瘤种植后14~21 d(平均17 d),对符合实验条件瘤兔(病灶位于肝实质内,最大直径≤3 cm,坏死病灶直径≤整个病灶直径的1/2)行3.0 T常规MRI和功能DWI.对瘤兔及对照组正常兔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术后7~10 d(平均8 d)行3.0 T常规MRI及DWI.所有射频消融治疗兔行MR检查后均行病理检查.测量兔肝VX2瘤、正常兔肝射频消融治疗前后ADC值,分析兔肝VX2瘤射频消融治疗前后3.0 T MR常规成像、ADC值特征,并与病理对照.同一b值射频消融治疗后不同组织间ADC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 20只实验组兔肝VX2瘤模型均建立成功,1例肿瘤突出于肝表面、1例肿瘤病灶出现明显坏死未纳入实验.所有18个瘤灶及2例正常兔肝射频消融均成功.兔VX2瘤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肝VX2瘤兔射频消融治疗后7~10 d,射频消融病灶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稍高信号,T2WI为混杂信号.T2WI序列周边环形稍高信号为肉芽组织,增强扫描明显强化,T2WI序列低、中等信号为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在DWI图上为低信号,活性肿瘤组织位于病灶周边,呈结节状,在T2WI、DWI图上为等或稍高信号.肿瘤标本为灰白色,部分肿瘤组织间夹杂增生血管、少许肉芽组织.b值为600 s/mm2时,射频消融治疗后活性肿瘤组织(9只)、坏死组织(18只)、肉芽组织(18只)、正常组织(18只)ADC值分别为:(1.227±0.140)×10-3、(0.702±0.050)×10-3、(1.918±0.124)×10-3、(1.739±0.044)×10-3mm2/s,各组间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值分别为200、400、600、800、1000 s/mm2时治疗后坏死组织、活性残留或复发肿瘤组织、肉芽组织、正常肝组织间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兔VX2瘤模型适合3.0 T MR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疗效的动物实验研究,对射频消融治疗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3岁,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无畏寒、腰痛、腹痛,腹壁出现软组织肿块。外院肺穿刺活检、腹壁包块切除考虑为幼年黄色肉芽肿,经治疗出院,病情反复.既住史:10年前出现发热,胸部CT见多发结节影(图1),曾诊断为结核,幼年黄色肉芽瘤等,多次在多家医院诊治,疗效欠佳。体格检查:一股状态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A型(MEN-ⅡA)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病人CT资料,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甲状腺髓样癌:颈部CT平扫表现为甲状腺一叶或双叶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界不清的肿块,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淋巴结边缘明显强化,中央呈低密度;嗜铬细胞瘤:双侧肾上腺CT平扫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肾上腺有完整包膜的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肿块,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蓝色橡皮大疱样痣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14岁。反复黑便7年余.再发10d而就诊: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伴头晕,无腹痛、反酸、呕血等:胃镜检查:胃息肉,经制酸止血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其后仍出现黑便,每年发作数次,每次持续数天至10余天,每次发病后经止血、输血及对症治疗后好转。10d前无明显诱困再次出现黑便.伴头昏、乏力:自幼多部位出现血管瘤.1997年曾因左腘窝处血管瘤在外院行手术治疗:体检:上下肢、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MR三维颅内血管解剖成像(3D-IVAS)技术显示大脑中动脉(MC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例接受3D-IVAS及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 MRA)检查的患者,共纳入274支MCA,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组197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烟雾综合征组23支、烟雾病组8支及正常组46支;对比3D-IVAS、3D-TOF MRA显示MCA效果评分,于3D-IVAS图像上测量各组MCA起始部血管外径,并进行比较。结果 3D-IVAS显示MCA的效果评分小于3D-TOF MRA(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粥样硬化性烟雾综合征组、烟雾病组及正常组MCA外径分别为(2.87±0.56)、(1.99±0.50)、(1.97±0.74)及(2.75±0.43)mm,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16,P<0.01),且动脉粥样硬化性烟雾综合征组、烟雾病组均小于正常组及动脉粥样硬化组(P均<0.05)。结论 利用3D-IVAS技术可清晰显示大脑中动脉外廓,有助于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直肠癌放化疗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直肠癌放化疗前后肿瘤血管灌注情况,判断各种灌注成像参数与放化疗疗效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20例T3、T4期直肠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行2次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所有病例放化疗前均经肠镜证实,12例放化疗后行手术治疗。CT灌注成像采用64层(GE公司)CT扫描仪,采用动态电影模式扫描,持续约45s所有数据经工作站软件处理,计算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time,MTT),血管表面通透性(vascular permeability-surface area product,PS)。比较直肠正常及肿瘤组织各灌注参数的变化。结果:直肠癌组织BF值明显升高、MTT值明显降低,与正常直肠组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放化疗后,直肠癌组织BF值明显降低、MTT值明显升高,并具有显著性差异。BF、MTT值在放化疗有效者和无效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2例放化疗无效患者在放化疗后BF、MTT值无明显变化。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有效评价直肠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肿瘤血管灌注情况的变化,对判断直肠癌放化疗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