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短肠综合征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业星 《医学综述》2011,17(3):417-419
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包括内、外科治疗。其中肠外营养在内科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肠外营养提供了水、电解质和必要营养物以维持生命,其同时存在致命的并发症,如感染、静脉通道破坏消失、血管栓塞及肝脏损害。这促成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的产生,如生长因子的使用,以及为减轻症状使用的辅助药物(如奥曲肽减轻腹泻等)。外科手术主要包括肠管的倒置吻合、肠襻圈形吻合以及延长小肠长度提高小肠功能,小肠移植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和局部浸润麻醉下平片修补术治疗长期使用抗凝药物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行TEP和平片修补术治疗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腹股沟疝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不同分为2组。TEP组25例,平片修补术组27例,随访3~12个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重大心脑血管并发症、术后引流量、血肿或浆液肿、腹股沟神经异常或慢性疼痛、术后复发、术后感染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2组均无重大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均无复发及感染患者。TEP组和平片修补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5.2±10.3)min和(32.4±4.3)min,血肿或浆液肿发生率分别为7例(28%)和1例(3.7%),引流量分别为(40.8±8.6)ml和(36.6±5.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股沟神经异常或慢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例(8%)和2例(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长期应用抗凝药物不是手术禁忌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PDU)闭合早期的溃疡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胃十二指肠穿孔的非手术治疗患者302例,在住院期间达到穿孔闭合的临床指标后,通过早期胃镜观察穿孔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DU)的病灶形态变化.结果 确诊穿孔病因为DU 255例,胃镜下病灶形态除1例合并肠瘘外,均表现为特征性底部封闭的深凹陷溃疡,溃疡类型也随着治疗后与胃镜检查间隔时间的不同而变化.本组病例均无因胃镜检查而出现溃疡再穿孔或再现腹膜炎.结论 以A1期为主的深凹陷溃疡是PDU非手术闭合后早期的特征性病理改变,而浆膜侧肠壁的封闭是溃疡穿孔闭合的最初形式.DU的穿孔高危性与下列因素相关:(1)位于球部前壁区域的单发DU.(2)对吻型多发DU.(3)溃疡直径≥1.1 cm.非手术治疗达标后的早期胃镜检查是此类穿孔病因确诊的安全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腺癌的诊断要点及治疗。 方法:通过总结2005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阑尾黏液腺癌患者3例,结合文献复习并分析探讨其诊治方法。 结果:3例患者于术前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并急诊行阑尾切除术,经术后标本病理检查证实为阑尾黏液腺癌,2例于术后7 d及11 d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并于术后行腹腔化疗。1例自行出院并到外院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未行化疗。随访3例患者均健在,定期复查,未发现复发及转移。 结论:阑尾黏液腺癌术前极易误诊,增强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perforated gastroduodenal ulcer,PGDU)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PGDU病人186例,按拟定的适应证选择非手术综合治疗,按临床标准评估疗效,治疗达标后通过早期胃镜检查确定穿孔病因。结果本组186例PDGU病人中,全部经非手术治愈,无一例死亡。治疗期间接受胃镜检查177例(95.1%),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未行胃镜检查确诊9例(4.9%)。餐后穿孔需腹腔穿刺引流的比例(71.8%)比空腹穿孔需要穿刺引流的比例(5.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积液与无腹腔积液平均发热时间[(4.2±0.6)d比(2.2±0.5)d)]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平均住院时间[(8.2±0.8)d比(7.8±0.7)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PDGU是安全有效的,期间如果有腹腔积液,可选择腹腔穿刺引流。  相似文献   
7.
CT判断小肠梗阻是否需手术治疗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判断小肠梗阻是否出现肠坏死需要手术治疗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手术治疗以及术前经过CT检查的72例成人小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纳入分析的72例患者,手术证实为闭袢型或绞窄型肠梗阻,分为肠坏死组(54例)与无肠坏死组(18例).肠坏死组中48例有腹腔游离积液(88.9%),40例有肠系膜血管束呈放射状分布(74.1%).无肠坏死组中4例发现腹腔游离积液(22.2%),3例呈肠系膜血管束放射状分布(16.7%).结论 CT如发现腹腔游离积液及肠系膜血管束呈放射状分布提示肠坏死,对判断适时手术探查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老年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胃肠外科使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治疗108例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老年男性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人围手术期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手术时间50~105 min,术中出血5~20 mL,血氧饱和度均正常,术后病人给予普食,未出现尿潴留。有8例患者出现血清肿,其中5例予以抽吸后好转,无切口感染。术中血压上升有12例,心率增快有10例。术中出现疼痛共16例。术后 6 h、12 h、24 h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在3分以下。术后慢性疼痛、感觉异常有2例。结论 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老年腹股沟病人局麻下行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病人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腹腔粘连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晦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腹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3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40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手术平均出血量为10mL,对照组30例患者有26例治疗成功,4例发生再次粘连,手术平均出血量为27.8mL,两组患者在治疗的有效率方面及术后出血状况相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为腹腔粘连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不但创伤小而且治愈率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将大大提高腹腔粘连患者的治愈率,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福田人民医院1983-2008年共收治的16例闭合性胰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非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单纯修补、引流、胰体尾切除术,6例行胰腺近端封闭、远端胰-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愈14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创伤性休克、多脏器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术后发生胰瘘,经充分引流后治愈。结论由于大多数闭合性胰腺损伤的临床表现多无特殊症状和体征,故早期确诊率低和术前漏诊误诊率高,早期诊断时,CT对胰腺实质损伤诊断价值最大,ERCP在理论上最理想,最准确的是早期手术探查。手术方式要根据胰腺损伤的部位,严重程度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