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成人第5腰椎体(L5)滑脱患者,多为峡部裂型及退变性滑脱,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者目前多主张采用手术治疗。自2005年1月~2010年8月笔者对32例L5滑脱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L5~第1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髓芯减压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8例.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按Steinberg进行分期,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均在随访时间内进行疗效评估,对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65.28±4.26)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平均(95.28±2.42)分,其中优5髋,良3髋.髋关节影像学稳定,股骨头无坏死进展.结论 髓芯减压钽棒植入可以延缓和逆转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程.  相似文献   
4.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以神经受压为特征,发病与年龄增长、腰椎老化退变、椎体后缘与关节突增生有关,是导致中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病因。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是在内镜技术辅助下,对脊柱病变部位操作实现最小的损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微创技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本文对近年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管减压的技术演进展开综述,以时间为轴,系统阐述包括杨氏内镜脊柱系统、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改良的杨氏技术、靶向穿刺技术、经椎板间隙入路技术、倍斯技术、经椎板下内镜外科手术技术、德尔塔脊柱微创技术、双通道套叠技术在内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方法与临床应用情况,并阐述手术适应证,分析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股簿肌重建内侧副韧带的可行性与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韧带修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内侧副韧带重建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不稳评分等一般情况,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51.2±8.3)分vs (52.1±8.6)分]膝关节Lysholm不稳评分[(8.1±2.4)分vs (8.2±2.5)分]均基本相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87.6±11.2)分vs (73.2±10.4)分]及膝关节Lysholm不稳评分[(19.6±2.7)分vs (12.6±2.5)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Lysholm不稳评分的上升幅度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9%vs 17.6%),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vs 6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簿肌肌腱可以很好地重建内侧副韧带,且重建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良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和自体髂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根据椎间植骨融合方式的不同,分为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组(A组,26例)和自体髂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组(B组,30例)。比较两种植骨融合方式的影像学结果和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0.3±3.7)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融合率为96.2%,B组融合率为96.7%,两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92.3%,B组优良率为90.0%,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间隙高度丢失(1.1±0.3)mm,B组椎间隙高度丢失(2.5±0.6)mm,两组椎间隙高度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和自体髂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优良率相当,融合率相近,临床疗效好,但采用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者椎间隙高度丢失较少,可能有利于保持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究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切除黄韧带对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椎曲线指数及椎间隙高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椎间孔镜术中切除部分黄韧带;对照组患者保留黄韧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及2年的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椎曲线指数及椎间隙高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完整随访手术治疗的颈椎OLF合并OPLL患者18例,一期行后路椎板成形术,术后严密观察6~9个月,一期术后症状改善有限,影像学检查发现前方骨化的韧带压迫脊髓,二期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并切除骨化的韧带+植骨内固定术。术前、一期和二期术后行JOA评分并计算恢复率,测量颈椎前凸值,比较术前、术后颈椎前凸值、JOA评分和恢复率。结果椎板成形术后出现不全瘫痪症状加重者1例,C5神经根麻痹症状1例,脑脊液漏3例;二期前路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神经根麻痹2例,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随访时间26.3个月,术前JOA评分(7.2±1.3)分,颈椎前凸值(5.7±4.1)°;一期术后JOA评分(12.6±3.8)分,改善率为(51.6±19.3)%,颈椎前凸值(9.3±3.8)°;二期术后JOA评分(14.8±1.6)分,改善率为(72.7±13.4)%,颈椎前凸值(15.5±3.2)°。JOA评分、改善率以及颈椎前凸值在一期、二期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OLF合并OPLL患者术后JOA评分、恢复率和颈椎前凸值,是治疗OLF合并OPLL的一种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