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次乌头碱(HA)通过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将BGC-823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HA低剂量组(HA-L组,2μmol/L)、HA中剂量组(HA-M组,4μmol/L)、HA高剂量组(HA-H组,8μmol/L)、RU.521(cGAS抑制剂)组(1μmol/L)、HA-H+RU.521组(8μmol/L+1μmol/L),CCK-8、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趋化因子配体(CXCL)2、CXCL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cGAS、STING蛋白表达。将上述各组细胞分别与NK细胞共培养24 h,命名为NC共培养组、HA-L共培养组、HA-M共培养组、HA-H共培养组、RU.521共培养组、HA-H+RU.521共培养组,检测NK细胞杀伤力。结果:与NC组比较,HA-L组、HA-M组、HA-H组BGC-823细胞O...  相似文献   
2.
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液致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80岁,因间断腹泻2个月入院。入院后经结肠镜结合染色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乙状结肠腺瘤并局部癌变,拟行结肠镜下EMR。术前肠道准备予聚乙二醇电解质30g溶于白开水2000ml中分次口服,患者自觉恶心,但无呕吐,未予特殊处理。手术当日服药4h后,患者恶心明显,伴呕吐,起初为胃内容物,后为鲜血伴大量血凝块,总量约1000ml,无腹泻黑便。随即建立静脉通道,洛赛克80mg静脉推注后,以8mg/h维持。给予补液、输血、吸氧及心电监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胃镜检查发现早期食管癌镜下表现的特点。方法采用电子胃镜、内镜下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超声内镜发现早期食管癌患者的镜下图像特征。15例患者均进行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剥离术或外科手术,并经病理学证实。结果发现、证实15例早期食管癌,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45岁,平均年龄60.02岁。结论提高国内内镜下食管癌早期辨认能力,是目前食管癌早诊早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是起源于原始神经上皮的一种未分化或低分化的高度恶性小圆细胞性肿瘤,具有明显多向分化的潜能,分为中枢型和外周型。外周型PNET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多见于躯干、四肢、面颌,亦可见于肺、心脏、胸壁软组织、肾脏、腹腔软组织等;发生于消化系统的罕见,目前发生于食管的案例尚无报道。本文报道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1例食管外周型PNET病例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消化内镜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内镜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EMR和ESD逐渐成为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方法.我院采用EMR及ESD对15例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了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大肠癌中Pokemon的表达与大肠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58例Dukes A-B期大肠癌组织中癌巢、癌以远组织中Pokemon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56例大肠癌癌巢中Pokemon蛋白和前哨淋巴结CK20蛋白的表达。 结果 大肠癌癌巢中Pokemon mRNA水平显著高于癌以远组织(P=0.000)。Pokemon蛋白阳性与阴性患者前哨淋巴结发生微转移的比例间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562)。Pokemon蛋白阳性的患者中CK20阴性的患者生存率高于CK20阳性的患者(P=0.039)。结论 Pokemon在大肠癌癌巢中高表达,联合检测Pokemon与前哨淋巴结CK20在大肠癌预后判断中有重要价值,但尚不能认为Pokemon蛋白可以影响大肠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胆管腔内超声(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及胆管活检在胆管良恶性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8月因胆管狭窄行ERCP的100例随机分为ERCP联合IDUS组和ERCP组各50例,2组均行经十二指肠乳头胆管内活检。以活检病理或手术病理证实,或影像学检查提示恶性且随访过程中发现临床经过呈恶性疾病病程,则诊断恶性狭窄;手术病理证实或各种细胞学检查阴性且至少随访12个月以上未见恶性征象,则诊断良性狭窄。结果 ERCP联合IDUS组2例、ERCP组3例因操作失败或失访退出研究。ERCP联合IDUS组对胆管恶性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93.3%(28/30),准确性为91.7%(44/48),ERCP组分别为73.3%(22/30)、74.5%(35/47),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5.015,P=0.038、0.025)。ERCP联合IDUS组胆管癌活检阳性率为80.8%(21/26),高于ERCP组(52.0%,13/25)(χ~2=4.747,P=0.029)。胰腺癌活检阳性率两组分别为50.0%(2/4)、40.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1.000)。ERCP联合IDUS组并发术后胰腺炎2例(4.2%,2/48),ERCP组为3例(6.4%,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4,P=0.629)。2组均无术后出血、穿孔及与操作相关死亡。结论 IDUS对胆管良恶性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IDUS结合X线定位活检有助于提高活检阳性率,其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治疗急性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3例临床确诊为肝硬化急性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均于出血稳定12h内采用胃曲张静脉三明治法组织胶注射后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术后2周、3个月进行内镜随访。观察治疗后再出血率、死亡率、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成功止血。6例患者于术后2周,再次行EVL术。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食管静脉治疗有效率95.65%,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91.30%。随访期3个月内无一例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是治疗胃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祥  于忆  刘子燕  黄晓俊  樊红  冯彦虎 《河北医药》2009,31(17):2235-2236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迟发出血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ERCP内镜下行EST病例资料1175例。迟发消化道出血(术中切缘干净,术后24h以上出血者)病例17例。所有患者均行十二指肠镜检查或镜下处理,其中行二次内镜治疗3例。结果17例中,男10例,女7例。临床出现呕血、黑便、血色素下降20g/L以上,其中紧急输血4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内镜检查乳头切缘活动出血14例(14/17)切缘出血已停止3例(3/17)。分别给予冰盐水冲洗、网篮移除血凝块等清洁内镜视野后,用注射针沿乳头切缘左侧及上端注射l:10000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对活动出血病变行金属钛夹治疗。3例患者经内镜治疗仍有活动性出血者,再次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2例、氩离子凝固术1例(注意避开胰管开口)出血停止,临床症状改善。结论EST后,可有少数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急诊内镜下选用局部注射、氩离子凝固及金属钛夹治疗,可使大多数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经内镜放置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回顾分析我院接受胆道金属支架治疗的67例肝门部恶性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B超、CT、MRCP或ERCP检查.常规ERCP检查,置入导丝越过狭窄段,经胆道扩张管扩张后,在X线监视下置入胆道金属支架,支架近端超过狭窄1.5 cm.67例患者中置入支架62例,成功率91.9%,术后出现胆道感染15例,全部经抗感染治疗后控制.放置支架1周后血清胆红素由术前(349.32±62.39)μmol/L降至(67.43±12.56)μmol/L,平均通畅时间145 d.对其中支架堵塞后的26例患者,再次行内镜检查及治疗,分别置入塑料支架8例,放置鼻胆引流管11例,治疗失败7例.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对难以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有较明显治疗效果,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并发症少的方法,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