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关节造影辅助单边外固定架在新鲜儿童孟氏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6例新鲜儿童孟氏骨折患儿,术中给予骨折复位,应用关节造影评估复位效果,行单边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相关并发症。造影时间平均(4.55±1.03) min;手术时间平均(32.56±4.45) min;出血量平均(8.25±3.36) ml,主动活动时间术后(4.85±0.67)周。16例患儿均获得随访6~18个月。与术后6周相比,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ROM及前臂旋转ROM均显著增加(P<0.05)。根据Mackay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100%;术后影像显示,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100%。术后6周及末次随访时全部患者肱桡关节对合正常,尺骨力线良好,无成角。[结论]对于尺骨干长斜形及粉碎性儿童新鲜孟氏骨折,复位术中关节造影和单边外固定架固定具有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治疗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足部皮肤严重外伤,导致足部大片瘢痕形成或大片皮肤软组织缺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功能障碍和痛苦.治疗此类疾病应及早软组织覆盖,尽可能恢复足底负重.笔者采用皮瓣修复足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20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临床护理路径对手外伤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力  邢国丽  冯建书  石莉 《河北医药》2010,32(6):745-746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指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图式。它由患者的每一个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同时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我科对268例手外伤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和传统的健康教育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磁场可影响电子或离子的运动速度和方向,而血液、淋巴液中的无机盐等均为带电离子,受磁场作用后,其运动速度加快,血液循环加快,营养物质及氧气供应充足,成骨细胞活性加强,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本文对自制稀土疗磁性内固定钢板对骨折愈合价值进行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的准备 采用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新西兰家兔50只,体重在2 kg左右,雌性,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只.家兔在实验室适应20 d后开验,自始至终使用同种人工合成饲料和凉开水喂养.  相似文献   
5.
邢国丽  冯建书  姚力 《河北医药》2013,35(16):2544-2545
拇趾向足的外侧过度倾斜,称为拇外翻(hallux valgus,HAV),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足部结构性畸形。遗传是拇外翻发生的先天因素,80%的患者有家族史,且多数为母系遗传[1]。不适当的负重、站立行走过久、外伤、穿用鞋帮较硬的尖头鞋、高跟鞋等原因,使行路时足前方受力,拇趾挤向外侧,则是促使和加重拇外翻发生的后天因素。由于畸形形成后,难以自行矫正,局部疼痛逐渐加重,进而步行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聚醇酸(PGA)可吸收缝合线捆扎加纤维蛋白胶(FG)黏合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69处)掌指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PGA可吸收线捆扎加FG黏合骨折块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获随访患者50例,其中骨折解剖复位,一期愈合47例(64处);骨折畸形愈合3例(3处)。手部功能按TAM标准评价优良率达86%。结论应用PGA捆扎加FG黏合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好,可获良好的手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在轻中度拇外翻合并第1跖骨内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轻中度拇外翻合并第1跖骨内翻患者1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者的拇趾治疗情况、不良反应、X线相关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8.0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X线检查HVA值、IMA值、AOF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中度拇外翻合并第1跖骨内翻患者的治疗,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拇外翻,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有效的纠正患者的拇外翻角、跖骨间角等,所以中西医结合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松质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能机制,为该方法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兔龄4~5个月的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采用液氮冷冻股骨头负重区的方法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后,A组进行自体松质骨移植,B组进行自体松质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每组术后2、4、6、8周分别处死3只动物,制作股骨头标本,进行X线检查和组织学观察,并对术后8周的股骨头标本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①X线观察结果.A组术后2周时,有2个标本钻孔区密度不均匀,钻孔边缘清晰可见;4周时,有3个标本钻孔区密度增高不显著,钻孔边缘出现硬化线;6周时有4个标本钻孔区显示有骨吸收现象,出现股骨头关节面塌陷;8周时有3个标本骨吸收现象明显,而骨小梁结构不清晰.B组术后2周,股骨头形态均正常,钻孔区有密度增高影,质地均匀,钻孔边缘尚可分辨;4周时股骨头形态均正常,钻孔区密度进一步升高,质地均匀,钻孔边缘变得模糊;6周时股骨头形态仍正常,钻孔区密度高而均匀,钻孔边缘出现放射状骨小梁接合现象;8周时钻孔区密度接近周围骨质,股骨头内出现张力性和压力性骨小梁,钻孔边缘交界区骨小梁接合良好.②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术后2周时,移植骨发生坏死,4个标本出现再血管化,移植区出现破骨和成骨细胞,成骨细胞的数目较少,移植骨周围附加新生骨较薄,有少量连接现象;另2个标本局部新生血管较少,成骨细胞募集不良,新生骨组织的形成较少,无连接现象.术后4周时,3个标本新生骨增加,连接现象增多,出现骨塑形;另3个标本移植骨无明显修复现象.术后6周时,有2个标本新生骨量增加,有骨塑形现象;另4个标本移植骨无明显修复表现,出现骨吸收现象.术后8周时,3个标本可见到塑形的板层骨小梁和成熟的骨髓组织;另3个标本出现较明显的骨吸收现象,局部仍有坏死骨组织存在,无明显的骨组织修复现象.B组术后2周时,植入的松质骨发生坏死,出现局部再血管化,破骨细胞和大量的成骨细胞出现在移植区,植入的松质骨被边缘生成的1层较厚的新生骨连接在一起;4周时骨小梁增粗变大,连接进一步加强,并出现骨髓组织;6周时骨塑形现象活跃;8周时骨塑形现象仍然存在,可以见到塑形的板层骨小梁和成熟的骨髓组织.③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术后8周时,A组有3个标本在扫描电镜下显示移植骨保持原有骨小梁结构,部分骨小梁出现虫蚀样破坏.B组标本在扫描电镜下显示,骨小梁密集,骨髓腔间隙较小,力学结构欠完善,骨胶原纤维排列不均匀、不整齐.结论:自体松质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细胞移植为股骨头的骨质修复提供了充足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修复现象活跃,可提高骨移植的成功率,促进股骨头骨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9.
邢国丽  冯建书  姚力 《河北医药》2013,(18):2865-286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手部外伤的患者不断增多,其中需要断指再植的病员数量众多。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我国断指再植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97%的成功率领先于世界[1]。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获得满意功能恢复是摆在临床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共进行离断手指再植36例42指,针对此类患者的特点,我们通过术前的早期评估及心理干预和术后的细致观察护理,以及系统专业的康复指导训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Ⅰ期有限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 VSD )技术治疗严重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骨科收治的重度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27例,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4×.4±4.8)岁;单足损伤者16例,双足损伤者11例;均使用Ⅰ期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VSD技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跟骨高度、宽度、B?ihler角、Gissane角的恢复情况及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分。结果38例开放骨折均未出现严重感染及慢性骨髓炎,其中2例术后首次去除VSD后出现浅表感染、局部皮肤坏死,经再次清创后更换负压吸引游离皮片移植覆盖创面愈合。15例足经7~10 d负压吸引去除VSD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填充满意,经换药治疗后瘢痕愈合。13例足去除VSD后因创面较大再次更换VSD1~2期后肉芽充分填充满意,行植皮术或换药后瘢痕愈合,25~41 d伤口痊愈。8例足去除VSD后因软组织缺损跟骨骨外露用小腿腓肠肌皮瓣覆盖创面,14~22 d愈合,3例足术后1~2年因行走疼痛最终行跟距关节融合术,5例足部分克氏针松动后自行脱落,其余30例足均于伤后6周~4个月愈合后拔除克氏针。此外,38例足没有截肢病例;跟骨高度、宽度、B?hler 角和Gissane角均有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28例足恢复满意,5例恢复欠佳。术后1年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13例为优,10例为良,8例为可,7例为差。结论Ⅰ期有限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 VSD)技术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并发症少,预后良好,对早期治疗重度开放性跟骨骨折提供一条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