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节段颈间盘脱出症术式选择、减压范围及植骨的处理。方法:对48例患者的发病因素、病程及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本组均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最平均4.7年。结果:治疗效果优:28例(58.3%)良:11例(22.9%)。可:6例(12.5%),差:3例(6.3%)。结论多节段间盘脱出症减压手术应首先考虑前路手术。如临床症状不缓解,可待植骨愈合后再后后路减压手术。一般两个节段的间盘摘除基本可以解决多间盘脱出的颈椎病。有的原则是务必保持椎间高度。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迅速进展,外科手术范围已进一步得到发展。微血管缝合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各种带血管游离织组的移植问题,特别是最近对带血管蒂骨的移植又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大块的骨移植术中,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现将我院1980年以来四例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正常生理与病理状态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转化生长因子 β (TGF - β)三种生长因子调节骨的生长发育 ,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 ,本研究探索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该三种因子对新西兰白兔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为下一步观察这些因子与其它因子联合应用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 抽取新西兰白兔股骨上穿刺点骨髓进行体外原代培养 ,分离骨髓基质细胞 (Marrowstromalcells,MSC) ,于第 12d行传代培养 ,以 2× 10 3 个细胞 /孔 ,定量接种于 96孔板中 ,同时按照不同剂量加入上述三种因子 ,分别在培养第 10d时用酶动力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 ,在培养第 5d细胞近于汇合时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①随着bFGF剂量增加 ,MSCALP活性呈下降趋势 ,当bFGF浓度超过 10 0ng/ml后OD值波动在 0 0 2 0~ 0 0 0 5之间 ,仅是对照组的 1/ 3弱 (P <0 0 1) ,表明MSCALP活性受到了明显的抑制。MTT结果显示 ,OD值随着bFGF的剂量增加而明显上升 ,最高值 (浓度为 6 0 0ng/ml时 )比对照组高出近一倍 ,表明bFGF明显促进MSC增殖 ,有剂量依赖性 (dose -dependent)但当浓度高于 80 0ng/ml时 ,OD值不高于对照组 ,甚至低于对照组 ,表明较高浓度的bFGF抑制MSC增殖 ;②与对照组比较随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其病因通常为椎间盘变性、脱出导致相邻椎体发生骨赘及椎体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椎间关节动摇,随之压迫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因为涉及一系列病理改变,故而通常以混合形式出现。目前据 Cloward 和 Smith—Robinson 氏提出的以颈前推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虽有一定疗效,但效果缓慢且仍有1/4的病例无效。因其偏重于椎间盘摘除与椎体融合为主,而对于骨赘压迫和因椎间隙缩窄而产生的椎间孔缩窄与椎间关节松动等的处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我们根据力学压缩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76年11月~1984年3月对32例骨髓炎患者,采用外敷膏药或配合手术的方法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2例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10个月~72岁,平均22.9岁。病因:外伤性骨髓炎15例,包括挤压伤8例、刺伤6例、电击伤1例,合并骨折6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体外状态下新西兰白兔骨髓基质细胞(MSC)的传代增殖特性,评价其体外生存能力。方法 抽取新西兰白兔股骨骨髓行12天原代培养后再行传代培养8代,用细胞计数法测定传第1代、第4代、第8代MSC的增殖情况,绘制生长曲线。本研究还检测了传1代的MSC的分裂指数和细胞贴壁率。结果 传1代MSC的生长曲线与传4代、传8代MSC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其生长曲线显示在接种后的第2个--第5个24h(共4天)细胞增殖是呈对数生长状态,此时的群体倍增时间是30.87h。培养第7天以后细胞基本停止生长。细胞的分裂指数在传代的第2个、第3个24h增长最快,第4个24h达到高峰(23.8%),在第9个24h细胞已处于汇合状态,基本停止分裂。传1代MSC细胞贴壁率在传代后第2h、第8h、第10h分别为28.5%、85.0%、92.5%,此后贴壁率上升趋于停止,表明细胞贴壁主要发生在传代后10h以内。结论 新西兰白兔MSC是一种在体外状态下生长旺盛,生存能力较强,具有成骨潜能的细胞。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38岁,农村妇女。右小腿肿物22年。患者6岁时在田间玩耍时不慎摔倒,右小腿下1/3前外侧被高梁茬子扎伤。随即将其拔出。荐子进入小腿内约6~7cm。伤后到当地农村卫生院清创包扎,并口服抗生素及中草药治疗。肿胀消退,伤口自行愈合。约10年后小腿...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我院自1976年11月至1984年3月对32例骨髓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曾随访8个月~8年半。有效率为90.6%,无效率为9.4%,32例中有外伤性骨髓炎15例,血源性14例,邻接组织感染3例。病史长者10年,短者21天。32例均用自制膏药外敷,其中施行切开引流排脓,死骨摘出,碟型开窗术共24例,术后3天开始用膏药,最早愈合时间5天,最晚愈合时间92天,平均为34天。膏药的主要成分为乳香、药没、白癣皮、甲珠、全蝎、蜈蚣、樟丹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量了正常202例第4、5腰椎骨侧隐窝的宽度,其平均值为5.4毫米,并对230例临床具有坐骨神经痛、下背部疼痛和间歇性跛行的患者做了观察,其中有32例(占13.8%)为侧隐窝狭窄综合征。男性多于女性,40岁以上较为常见。病变是由腰椎上关节突向前骨质增生或腰椎体后上缘向后向外骨质增生,或者二者同时兼有而压迫腰神经根。由于腰神经受到侧隐窝不同部位的压迫,其临床症状亦有所不同。对本病经过神经系统检查,其症状不明显时,可通过X线检查来确诊。当侧隐窝宽度小于3mm者,即可诊断为侧隐窝狭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9岁。骑自行车时为躲避汽车而坠地,右肩部剧痛,不敢活动,急诊于某医院,常规摄右肩前后位X线片,诊断为右肩部软组织损伤,未予处置。以后患者因疼痛加重,就诊于我院。查体:右肩角状前突畸形,上臂内旋20°,内收10°,前屈10°位,外展外旋受限,Dugas征阴性,活动时右肩峰后下方触及肱骨头。仔细阅读右肩前后位X线片(图1、2),明确诊断后手法复位,固定三周,功能锻炼。随访七个月,右肩无疼痛及功能障碍。图1 正常肩关节前后位X线片   图2 肩峰下肩关节后脱位前后位X线片讨论 Depalma认为肩关节后脱位漏诊率高达6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