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道变异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肝外胆道变异时避免损伤的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4 612例LC,发现肝外胆道变异11例,其中胆囊管异常增粗(直径﹥6 mm)3例,胆囊颈管开口变异6例,副肝管2例. 结果中转开腹手术68例,胆道损伤2例,术后胆漏3例,大出血2例. 结论肝外胆道变异是引起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执行操作常规,精细解剖胆囊三角,确切辨认各管道关系,必要时行胆管穿刺造影,可预防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优越性及治疗中的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共64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胆总管一期缝合的病例。逐年改进手术注意事项、手术要点、术后要求等。结果前两年28例中有3例术后明显胆瘘,3例梗阻。后两年半改进方法后36例仅有2例术后轻微胆瘘,2周内均闭合。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胆总管一期缝合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需严格选取对象,严格注意手术要点及细节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左肝叶切除在治疗左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价值。方法:2003年11月至2007年10月间,我院对16例左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运用自行设计的腹腔镜下专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47.2岁,其中单纯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3例,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伴胆囊结石3例,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伴胆总管结石2例,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8例。结果:本组16例病人均在完全气腹下进行操作,无中转开腹,未进行肝门血管阻断。其中2例行腹腔镜下单纯左肝外叶切除,3例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囊切除,3例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8例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联合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及胆道镜取石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30m1,切除肝脏的最大标本体积为20cm×7cm×4cm术后一例并发肝创面胆漏,经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1-3天即进食,1周左右出院,留置T管者出院时均行胆道造影未发现有残余结石,2~3周后拔除T管。结论: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是治疗左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有效、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T管胰液引流预防胰瘘的方法、并发症、死亡率及疗效。方法分析4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在Child术式基础上经T管胰液引流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术后无胰痿发生,3周左右拔除胰管引流管。发生并发症14例(31.8%),肺部感染4例,右胸腔积液3例,消化道出血2例,胃排空延迟2例,局限性腹膜炎2例,腹腔脓肿l例,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经T管胰液外引流可避免胰肠吻合口处胰液的积聚及胰酶对吻合口的腐蚀,采用稳妥的胰肠吻合。对预防胰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左肝叶切除在治疗左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价值。方法:2003年11月至2007年10月间,我院对16例左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运用自行设计的腹腔镜下专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47.2岁,其中单纯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3例,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伴胆囊结石3例,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伴胆总管结石2例,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8例。结果:本组16例病人均在完全气腹下进行操作,无中转开腹,未进行肝门血管阻断。其中2例行腹腔镜下单纯左肝外叶切除,3例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囊切除,3例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8例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联合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及胆道镜取石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30m1,切除肝脏的最大标本体积为20cm×7cm×4cm术后一例并发肝创面胆漏,经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1-3天即进食,1周左右出院,留置T管者出院时均行胆道造影未发现有残余结石,2~3周后拔除T管。结论: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是治疗左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有效、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肠道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72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n=24)、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n=24)、IGF-Ⅰ治疗组(IGF-Ⅰ组,n=24).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6、12、24 h各处死8只,检测血浆淀粉酶,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RT-PCR检测小肠上皮细胞中bax和bcl-2mRNA的表达.结果:与SAP组各时相点相比,IGF-Ⅰ治疗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6h:13.88±1.73 vs 19.00±2.78;12 h:10.13±1.55 vs 17.63±1.60;24 h:9.50±1.07 vs 17.25±2.76;均P<0.05),小肠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小肠组织中bax mRNA的表达在IGF-Ⅰ组的各时相点较SAP组明显减弱(6 h:1.10±0.02vs 1.19±0.04;12 h:0.97±0.04 vs 1.16±0.02;24 h:0.87±0.03 vs 1.14±0.03,均P<0.05);bcl-2 mRNA的表达在IGF-Ⅰ组各时相点与SAP组相比明显增强(6 h:0.65±0.02 vs 0.57±0.02;12 h:0.69±0.04 vs 0.57±0.01;24 h:0.72±0.02 vs 0.58±0.01,均P<0.05).结论:外源性IGF-Ⅰ可以减轻SAP时肠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抑癌基因DLC-1、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6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的DLC-1、p16蛋白表达.结果 各病理类型胃癌组织DLC-1、p16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降低或缺失.结论 DLC-1、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缺失的改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DLC-1、p16蛋白表达可以作为辅助临床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以及推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rohn病患者在外科诊疗中的特点。方法该院2008-2012年收治右下腹疼痛的急诊患者486例,其中有7例患者术后诊断为Crohn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与转归。结果7例Crohn病患者术后检查肠镜均见典型的末端回肠和(或)升结肠肠腔内纵行溃疡病变。结论 Crohn病在外科诊疗中极易被误诊,遇有右下腹痛的急腹症患者不可仅局限于常见病、多发病,要掌握Crohn病的鉴别诊断,当怀疑有Crohn病时除非已有急腹症,应尽快完善肠镜等必要检查。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隐匿,诊断困难,预后较差。我院1997年9月至2001年8月共收治原发性胆囊癌34例,误诊28例,误诊率82.35%,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误诊28例,男性11例占(39.28%)女性17例占(60.7%),年龄最大74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58.5岁。1.2 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与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治愈24例(82.8%),死亡5例(17.2%).12 h内手术15例全部治愈.7例合并有严重胰头挫伤者中术后5例因肠吻合口漏致感染性休克而死亡.结论 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主要根据右侧腰腹部外伤史及查体特征,结合超声、X线和CT检查而确诊.对确诊困难但有手术指征者要果断进行手术探查,主要抓好早期诊断、术中仔细探查、选择合理的术式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