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7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重实时PCR快速同时检测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建立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同时检测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方法,应用于霍乱监测、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海产品检验。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霍乱弧菌肠毒素基因A亚单位(ctxA)和副溶血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以10种细菌作对照,建立双重实时PCR改良分子信标检测体系,应用于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快速诊断和霍乱监测。结果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反应体系DNA灵敏度为102.4~166.6fgμl,菌液灵敏度为32~64CFUml或3~6CFUPCR反应体系,无交叉反应。此反应体系同时检测40株副溶血弧菌和50株霍乱弧菌,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两种细菌检测互不干扰。对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共48份样品和100份海产品进行检测,9份副溶血弧菌实时PCR阳性,其中7份副溶血弧菌细菌培养阳性,其余样品都为阴性。从样品处理到检测结果仅需1天时间。结论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检测体系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霍乱和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为食源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从基因水平上确认医院内术后暴发感染的致病菌 ,并建立一套快速的PCR方法鉴定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方法 根据分支杆菌的rrn操纵元序列即 16srDNA和 16s - 2 3srDNA间隔区序列 ,分别设计合成一对引物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并以结核分支杆菌和常见速生长非结核分支杆菌作对照 ,对临床分离株进行PCR扩增 ,并根据DNA带的大小和数量鉴定分支杆菌。结果  5 3株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临床分离株和标准株 ,用16srDNA扩增 ,均被扩增出一条特异的 5 84bpDNA带 ,相应的 16s - 2 3srDNA扩增 ,为特异的380bpDNA带。而速生长的非结核分支杆菌均扩增出不同大小的 1或 2条DNA带。 结论 基因水平上确认此次引起医院内术后暴发感染的致病菌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rrn操纵元PCR扩增检测体系灵敏、特异 ,能鉴定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临床株 ,并与其它速生长分支杆菌区别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应用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action ,ABR)作为监测小儿全身麻醉深度与觉醒的客观指标。方法 选择听力正常的外科择期手术患儿 4 5例 ,按照美国麻醉学家学会表针分为Ⅰ~Ⅱ级 ,分别施行异丙酚静脉麻醉、芬太尼静脉麻醉及异氟醚吸入全身麻醉 ,随机每组 15例 ,应用丹麦Madsen诱发电位反应仪监测并记录麻醉各阶段ABR的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 Ⅲ、Ⅲ Ⅴ、Ⅰ Ⅴ波间期 ,研究观察潜伏期和波间期随时间推移及麻醉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探讨ABR在异丙酚、芬太尼及异氟醚等不同麻醉中的表现特征和规律。结果 ①异丙酚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与剂量呈良好的正相关 ;②Ⅰ波的潜伏期特性对于控制麻醉深度极为重要 ;③Ⅴ波监测麻醉具有最佳的稳定性及相关性 ;④停用麻醉药一段时间或患儿基本清醒时 ,ABR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有的仍高于正常值 ,这是滞后 (延迟 )反应 ;⑤ABR对芬太尼术中的觉醒监测不太敏感。结论 ABR各波的潜伏期及波间期变化 ,可判断小儿全身麻醉深度 ,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判断觉醒的参考 ,但应考虑有延迟反应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建立改良分子信标 -实时 PCR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方法 ,应用于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海产品检验。方法 :根据 Gen Bank公布副溶血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 (TDH)的保守序列 ,设计一对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 ,用 FAM荧光剂标记探针的 5′,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分析 ;同时以 11种细菌作对照 ,建立改良分子信标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实时 PCR反应体系 ,应用于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快速诊断和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 :检测 12种细菌 ,只有副溶血弧菌有荧光信号 ,与其他细菌无交叉反应 ,DNA灵敏度为 16 6 .6 fg/ μl,菌液灵敏度为 6 9cfu/ ml或 6 cfu/ PCR反应体系。改良分子信标 -实时 PCR反应体系检测 4 0株副溶血弧菌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 ,无干扰。对 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共 4 8份样品和 10 0份海产品进行检测 ,9份副溶血弧菌实时 PCR阳性 ,其中 7份副溶血弧菌细菌培养阳性 ,其余样品都为阴性。检测时间仅需 2 h。结论 :改良分子信标 -实时 PCR检测体系快速、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可用于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 ,为食源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多重实时PCR快速同时检测沙门菌和志贺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改良分子信标,多重实时PCR同时检测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快速方法,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诊断。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沙门菌侵袭性基因invA和ssaR基因,分别设计一对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用同色荧光标记,用于同体系检测沙门菌。志贺菌根据ipaH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加入沙门菌检测体系中,建立三重实时PCR一改良分子信标检测体系,应用于同时对沙门菌、志贺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门诊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改良分子信标一多重实时PCR反应体系DNA灵敏度为69~93fg/μl。菌液灵敏度为32~64CFU/ml或1~2CFu/PCR反应体系,无交叉反应。该反应体系同时检测134株沙门菌和67株志贺菌,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两种细菌检测互不干扰。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等共1100份同时进行沙门菌和志贺菌检测,569份沙门菌实时PCR阳性,其中551份沙门菌培养阳性;42份志贺菌实时PCR阳性,其中41份志贺菌培养阳性。从样品处理到检测结果仅需时间2h至1d。结论 改良分子信标-多重实时PCR检测体系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沙门菌和志贺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初筛及预防医学门诊的健康人群体检,为食源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快速检测产单核李斯特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检测产单核李斯特菌(LMO)的快速方法,应用于食品中LMO的污染状况调查及食物中毒快速诊断。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LMO hly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建立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检测体系,应用于食品中LMO检测。结果: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反应体系DNA灵敏度为110fg,菌液灵敏度为99cfu/ml或4cfu/PCR反应体系,无交叉反应。以此反应体系检测28株LMO,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上述方法可将检测时问由原来的至少4d缩短至1d。对228份食品进行LMO检测,8份增菌液LMO实时荧光PCR阳性,其中6份1310细菌培养阳性。结论: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反应体系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提高LMO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可应用于LMO食品污染状况调查及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1987~1993年外科治疗大、小肠肿瘤共957例,多数为慢性少量便血,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仅占1.25%。其中小肠大出血16%,大肠大出血0.85%。小肠肿瘤出血的诊断相当困难,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诊断价值较大,诊断符合率87.5%。慢性少量便血者应先做定位与定性诊断,而后按照组织学类型与部位等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多数急性大出血可经保守治疗而止血,以后再作进一步处理。少数需行选择性动脉造影、血管加压素动脉滴注或紧急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某军医大学一定毕业年限的临床学科博士进行评价调查,掌握其综合表现及职业发展状况,探寻和分析教育培养中的问题和不足,为深化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分层随机抽取9所军队医院,运用临床学科博士质量追踪评价指标体系及调查问卷,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调查。质量评价体系涉及军政素质、临床水平、教研水平、发展潜力4个一级指标,以及15个二级指标。自评和他评得分比较选用Pearson秩相关分析,不同学位类型博士得分比较选用方差分析,承担课题情况及论文发表情况比较选用χ^2检验。结果毕业博士综合表现优良,自评得分(92.72±7.06),他评得分(93.61±8.05),相关系数0.33(P=0.040);科学学位博士和专业学位博士相比,在承担科研课题(χ^2=6.08,P=0.000)、发表论文(χ^2=5.97,P=0.01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完成临床工作上则相对欠缺;受评群体在承担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方面均显不足;不同学位类型博士对于提升质量要素认知不同。结论深化临床学科博士教育改革应以临床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聚焦创新能力、重视专业学位博士教育、探索多元参与评价机制,达到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病例的临床及环境采样标本进行病原学分离培养和鉴定,测定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同源性,为控制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临床及环境采集标本中分离的7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耐药性测定,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基因分型,明确其同源性。结果:除7号菌株外,另6株肺炎克雷伯菌均为多重耐药菌,且PFGE分析具有同源性。结论:NICU病房临床分离的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6株具有同源性,证实是一次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环境污染和接触传播是造成此次感染的主要途径。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2003年11月~2004年4月分离的细菌菌株对氟喹诺酮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药物药敏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是我院常见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阿米卡星、氨曲南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敏感性较高.结论:了解我院常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耐药状况,对有效控制感染,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