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系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甲亢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其中累及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多见,亦累及肝脏,表现为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黄疸、甚至肝硬化,临床上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病(简称甲亢性肝病)[1].甲亢合并甲亢性肝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马占凯等[2]和张涛等[3]报告甲亢合并甲亢性肝病比例可高达31.18%~58.3%.放射性131碘(131I)具有安全、有效、简便、不良反应少的特点[4],成为治疗甲亢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解131I治疗甲亢合并甲亢性肝病的安全性及甲状腺功能、肝功能变化情况,笔者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科行131I治疗的40例甲亢合并甲亢性肝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肾脏嗜酸性细胞腺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嗜酸细胞腺瘤15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复习MRI表现,并和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4例为单发肿瘤,1例并发肾透明细胞癌。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5~3.5cm,境界清晰。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或低信号,其中9例中央见星状疤痕。动态增强扫11例肿瘤实质部分均匀性强化,其中10例中央疤痕延迟强化,另外4例轮辐状强化。结论:肾脏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MRI特征是肿瘤边界清楚,增强扫描肿瘤均匀强化、中央星状疤痕延迟强化以及肿瘤"轮辐状"强化。  相似文献   
4.
肝脏囊性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肝脏囊性恶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这的肝脏囊性恶性肿瘤29例,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转移瘤15例,肝细胞性裂直肉瘤2例,囊腺癌4例(包括囊腺癌肉瘤1例),胆管癌3例和Caroli病癌变1例,结果:囊性转移瘤远较其他肝囊性恶性肿瘤常见,表现多样化,以多发囊性或囊性实质性病灶共存为其特点,小病料可完全囊变;囊性肝癌表现为单发不均或均匀厚壁型肝志;囊怀肝肉瘤为单房或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8例疲劳性骨折的X线表现,对其X线特性及误诊病例进行讨论,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傅立平  包迎伟  纪建松   《放射学实践》2010,25(6):700-70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0岁,因头昏乏力3个月入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MRI表现:平扫可见顶部中线偏左侧不规则肿块,T1WI为不均匀高信号,T2WI为混杂信号,横断位上最大径约48mm×66mm,高度约41mm,增强后肿块呈明显强化,肿块与软脑膜关系密切,呈脑膜尾征,邻近脑组织呈受压改变,轻度水肿,肿块包绕上矢状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特征,以减少对该病的误诊.方法 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女6例,男2例,年龄56~68岁,平均62.5岁.7例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例曾行MRI检查,1例仅行MRI检查.8例均误诊,其中4例术前误诊为肝癌(HCC)和肝血管瘤,3例误诊为局灶性结节增生(FNH),1例误诊为血管肉瘤.结果 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有一定特征性的表现:(1)CT、MRI平扫呈等低、低或等高密度(信号),边界光整,圆形或类圆形,大小约5~8 cm;(2)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或较明显均匀强化,少数可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央或周边有明显强化的粗大畸形的血管;(3)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或快进慢出、持续性强化,仍有畸形血管可以辨别.结论 影像学结合临床资料对正确诊断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重要价值,少部分需要进行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8.
^18F-FDG PET/CT显像在探查不明原因发热病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明原因发热是指发热持续3周以上(包括1周住院时间),体温超过38.3℃,经过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1].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复杂,而且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因而成为临床实践中富有挑战性的课题[2].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术前CT明确诊断并经手术证实为肠扭转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1例肠扭转CT均正确诊断,其中6例为360°肠扭转,4例为270°肠扭转,1例为180°肠扭转。除全部11例都有通常的肠梗阻征象外,主要征象还有“漩涡征”(9/11)、“靶环征”(4/11)及“鸟喙征”(10/11),肠系膜血管也可以形成“漩涡征”(11/11)。结论:螺旋CT对肠扭转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  相似文献   
10.
MSCT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手术证实的3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术前多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工作站行MPR、MIP图像重建,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CT诊断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灶被手术病理证实正确诊断的有32例,另外6例被病理证实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灶,其中3例CT误诊为肾癌,后期的3例被正确诊断。总诊断准确率达92.1%(35/38)。32例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呈等、低、高低混杂密度的,其中31例显示有脂肪密度,多期增强扫描该31例皮质期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但低于肾皮髓质强化,脂肪、坏死囊变、出血区无强化,分泌期肿块持续强化;1例整个病灶显示为高密度出血灶,多期增强扫描无明显异常强化;6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多期增强扫描显示皮质期明显强化,分泌期强化减弱。MIP显示其中3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肿内迂曲、增粗的血管,其中1例无明显增粗迂曲血管影;6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内显示细小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及多期增强扫描能对术前正确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重要价值,但对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尚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甚至需要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