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霞  纪松岗  侯翔宇  冷萍  王春燕 《中国药师》2014,(12):2003-2006
目的:比较酶放大免疫(EMIT)法和HPLC法测定人全血环孢素(Cs A)浓度的区别与相关性。方法:收集肾移植患者服药后的稳态谷浓度血样119份,分别用EMIT法和HPLC法进行测定,考察两种测定方法的区别和相关程度。结果:HPLC法和EMIT法检测的Cs A血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IT法测定全血Cs A浓度的结果较HPLC法测定的结果平均高26.2 ng·ml^-1,95%CI为(14.6-37.7)ng·ml^-1,两种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7 4)。结论:HPLC法和EMIT法测定Cs A全血药物浓度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进行Cs A药物浓度监测中应予以关注并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细菌基因共有重复序列指纹图谱技术,探讨慢传输便秘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造模组15只,造模组给予易蒙停灌胃.收集每24 h排出粪便,计数排便粒数,称量粪便质量,及24 h进食量及进水量,通过碳末灌胃测定肠道传输时间.留取造模组与对照组不同时段粪便,提取肠道细菌DNA,进行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造模组大鼠24 h内排便粒数、排便质量、进食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进水量没有明显差异.造模组大鼠肠道传输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造模组大鼠肠道菌群ERIC-PCR结果优势条带依然存在,但是较对照组及给药前条带增多且亮度增高.结论 易蒙停给药致慢传输便秘大鼠造模成功,造模组大鼠肠道菌群较对照组ERIC-PCR结果可能存在细菌数量及种类增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小儿脾损伤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小儿脾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小儿脾损伤的临床资料,讨论不同类型脾损伤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结果非手术治疗33例,手术治疗17例,其中单纯性脾缝合7例,脾切除5例,脾切除且大网膜移植5例,50例患儿全部治愈。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并根据不同损伤类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小儿脾损伤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胎鼠显性脊椎裂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及神经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探讨显性脊椎裂畸形发生过程中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及上Bcl-2和Bax在神经细胞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脊椎裂胎鼠和14例正常胎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神经细胞凋亡用凋亡指数(AI)表示,AI=凋亡细胞数/500×100%.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强度用平均灰度值G表示,蛋白表达越强G值越小.结果 显性脊椎裂胎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多,正常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为0.5%,畸形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24%,统计学差异有极显著意义.正常胎鼠脊髓神经细胞Bcl-2蛋白表达强,而脊椎裂胎鼠脊髓神经细胞Bax蛋白表达强,统计学分析二组脊髓神经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显性脊椎裂发生过程中脊髓神经细胞过度凋亡,提示神经细胞的过度凋亡与显性脊椎裂畸形的发生密切相关.脊椎裂畸形胎鼠脊髓神经细胞Bax蛋白表达强,Bcl-2蛋白表达弱,促进细胞凋亡,推测在脊椎裂畸形发生过程中,Bcl-2和Bax基因对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神经原性排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在保守治疗下很难达到持久的疗效,而手术治疗通常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并且往往效果不理想。为探讨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骶神经刺激疗法,以及该方法的机制、手术方法和在国外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SERT)基因在儿童功能性便秘(FC)的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7-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FC患儿35例(便秘组),对照儿童50名(对照组),对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两个多态区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5-HTTLPR)、内含子2的可变串联重复区(VNTRs)进行PCR扩增。结果便秘组患儿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P<0.05);便秘组患儿S/S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21,P<0.05);便秘组患儿S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6,P<0.05)。SERT基因内含子2VNTRs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05);SERT基因内含子2VNTRs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 SERT基因5-HTTLPR可能与儿童FC有关,S/S基因型可能是FC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骶神经刺激治疗神经原性排便功能障碍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神经原性排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的生活质量,部分患在保守治疗下很难达到持久的疗效,而手术治疗通常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并且往往效果不理想。为探讨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骶神经刺激疗法,以及该方法的机制、手术方法和在国外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儿童在玩耍或进食时,经常发生有些异物嵌入食管,如钩状金属环,拉锁链、鸡骨等。近年来由于内镜技术不断提高和普及,对食管异物的取出效果满意。但在取异物中造成食管穿孔亦时有发生,若延误诊断,处理不当可危及患儿生命。我院近3年间遇到取异物中造成食管机械性穿孔患儿4例,现将食管损伤的特点、诊断、紧急处理、治疗与预防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外尤文氏瘤的临床特点分析:附2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早在1921年由Sir James Ewing首先报道了骨尤文氏瘤,骨尤文氏瘤是一种恶性肿瘤,相对少见,占所有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6%~8%,但在儿童和青少年却是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之一[1].  相似文献   
10.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排便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术后患儿排便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访TCS术后存在排便功能障碍患儿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8.8(5~18)岁,平均手术年龄6岁(1个月~10岁),平均随访时间8.2(2~16)a.均接受经皮骶神经电刺激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行肛门功能评定,肛门括约肌神经电生理和直肠肛管测压客观检测,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定.采用Excel 5.0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治疗后TCS患儿的排便功能障碍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肛门功能临床评分[(3.27±1.44)分vs (4.95±0.73)分]、肛管收缩压[(113.99±59.98)mmHg (1mmHg=0.133 kPa) vs (169.27±41.25)mmHg]、肛管收缩向量容积[(46 174.95±929.37)cm×mmHg2 vs (69021.25±785.65)cm×mmHg2]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t=2.57, 2.62, 2.32 Pа<0.05),会阴-肛门反射潜伏期[(84.98±13.82) ms vs (52.02±10.81)ms]、脊髓-肛门反应潜伏期[(6.73±1.32)ms vs (4.62±0.99)ms]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t=3.13,2.40.Pа<0.05).结论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TCS术后患儿排便功能障碍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对改善排便功能障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