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目的 观察多西环素对哮喘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多西环素对哮喘气道重塑、血管重塑的作用.方法 3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多西环素组各11只.将大鼠以1%戊巴比妥钠麻醉,取材.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LAF),计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部分肺组织行病理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VEGF和MMP-9的表达变化,并应用图像分析软件技术测量VEGF和MMP-9的相对表达强度;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的含量;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气道壁厚度及血管密度.结果 哮喘组的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高于对照组,多西环素组明显低于哮喘组,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1);哮喘组大鼠肺组织和血清中MMP-9及VEGF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多西环素组明显低于哮喘组,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1);哮喘组大鼠血清中的VEGF含量高于对照组,多西环素组低于哮喘组,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1).哮喘组大鼠的气道壁厚度与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多西环素组则明显低于哮喘组,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MMP-9、VEGF对哮喘血管重塑有重要作用,多西环素具有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是结核病细菌学检查的金标准[1],而目前常规使用结核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存在结核菌生长缓慢,阳性率低,严重影响结核病的诊断治疗的现状,因而寻找一种快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对结核病诊断治疗有着重大意义.2007年我院购进的BACTECMGI960system是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新方法、新技术.为了更好更快更准确为临床治疗提供检验依据,我院应用了作为标本相结合的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新方法.为了解其分离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以常规的改良罗氏培养基、结核菌快速培养仪和常规痰标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两两结合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UF-5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RBC与显微镜检测RBC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淑平  李欣  吕翠环  侯宏伟  杜月菊 《河北医药》2008,30(10):1570-1570
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时,尿沉渣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目前国内临床尿沉渣检验的方法主要是显微镜为基础的形态学检查法和以流氏细胞术为原理的流氏细胞计数法[2].由于经典的形态玻片镜检操作要求高、离心、费时、重复性差、不易定量[3],故目前国内广泛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来进行定量分析,并且有的实验室由此取代了显微镜检查.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UF-50对红细胞的计数有较高的假阳性率,本文对640例尿液标本进行分别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44例,应用血栓通1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300ml中静点,每日1次,连用3周.观察治疗前、后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变化、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治疗前、后NDS有非常显著差别(t=6.51,P<0.01);总有效率为97.7%,显效率81.2%;治疗前、后血流变学,血脂有显著差别(P<0.01),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副作用少而轻,是一种疗效良好、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吴杨  侯宏伟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60-160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神经内科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8例初次发病的青年脑梗死患者病例,观察临床特点。结果: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治愈39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11例,无变化8例,死亡3例。结论:及早发现病因并进行个体化针对治疗,对提高青年脑梗死治愈率和减少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α2-Heremans-Schimid -糖蛋白( AHSG)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rs4917、rs4918、rs1071592、rs2070633、rs2070635)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对200例脑梗死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5个多态性位点检测,检测结果以 Hardy -Weinberg平衡检验观察样本是否具有群体代表性。χ2检验对计量资料、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进行检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风险率采用相对危险度( OR)表示。结果 AHSG基因的rs4917位点的CC、CT、TT基因型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43,P=0.079)。CC基因型频率在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230,P=0.027), CC基因型患脑梗死风险较CT+TT基因型高( OR=1.758,95%CI 1.082~2.856)。 C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8,P=0.032,OR=1.492,95%CI 1.040~2.139)。 rs4918位点的CC、CG、GG基因型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5,P=0.024)。 GG基因型频率在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055,P=0.028),GG基因型患脑梗死风险较CG+CC基因型高(OR=2.965,95%CI 1.106~7.953)。 G等位基因在脑梗死组中的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8,P=0.566)。 rs1071592位点的CC、AC、AA基因型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75,P=0.065)。 AA基因型频率在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15,P=0.037),AA 基因型患脑梗死风险较 AC +CC 基因型高( OR=3.593,95%CI 1.041~12.394)。 A等位基因在脑梗死组中的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2,P=0.351,OR=1.229,95%CI 0.810~1.864)。两组rs2070633、rs2070635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相对风险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SG基因rs4917位点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rs4918位点GG基因型、rs1071592位点AA基因型可能增加人群患脑梗死的风险,其中rs4917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