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总结和探讨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双腔导管后的应用效果及维护。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肾内科2010年10月-2012年4月长期留置导管术的65例血液净化患者,术前均行颈内静脉B超,颈内静脉在7 mm以上入组。入组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颈内静脉并置入Cuff管,右侧60例,左侧5例。留置双腔导管通过撕脱鞘或引导导丝送入颈内静脉血管。结果 65例患者中,置管总成功率为94%,留置导管最长时间达22个月,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10.5个月。手术1周内常见并发症:导管由撕脱鞘送入组隧道局部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导管直接由导丝送入组,导管位置功能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导管直接由导丝送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如气胸、血气胸和导管内血栓形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气胸、血气胸和导管内血栓形成可能与导管的置入方式无关。结论长期深静脉置管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能达到满意的透析效果,使用时间长,形成血栓及栓塞率低,感染率低,可满足血管条件差的、不能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性,比较介入手术后联合培哚普利对再次狭窄率的影响.方法 对17例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行血管造影,其中15例行PTA.7例患者PTA术后每日口服培哚普利8 mg,7例患者未服用任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球囊扩张术的并发症、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和半年通畅率.结果 17例患者均在动静脉内瘘成熟并使用3个月以上发生功能不良,造影见狭窄多位于动静脉吻合口附近及头静脉透析用穿刺段.经PTA治疗后,造影显示狭窄段血管扩张、再通,治疗技术成功率达86.7% (13/15),临床成功率达93.3%(14/15).2例患者因为导丝无法通过近乎闭塞段血管而选择其他手术方式.穿刺部位血肿2例,无医源性血管破裂,无继发血栓形成.随访6个月,14例获得临床成功的患者内瘘半年通畅率为64.3%,其中培哚普利组发生再次狭窄1例,对照组发生再次狭窄4例.结论 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方法,联合口服培哚普利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再次狭窄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