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咏潮  赵学维 《山东医药》2008,48(9):145-14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自体大隐静脉桥的再狭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应用血管外支架是预防再狭窄的一种可行办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性地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并能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细胞因子.本文就近年来VEGF在静脉桥血管外支架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6例,男1例,女5例;年龄8~41(24.8±11.8)岁。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PDA合并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1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反流1例。3例行PDA结扎+肺动脉内赘生物清除术,1例行PDA结扎+肺动脉瓣赘生物切除术,1例行PDA结扎+肺动脉瓣赘生物切除术+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置换19 mm CarboMetics环上机械主动脉瓣),1例肺动脉瓣膜破坏严重,行VSD修补+右心室流出道赘生物清除+右心室流出道拓宽+三尖瓣成形术+肺动脉生物瓣置换术(置换27 mm HancockⅡ型生物瓣)。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围术期死亡和心内膜炎复发。所有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未见赘生物、残余漏、瓣周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中,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均无明显不适。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5例,Ⅱ级1例。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正确把握手术时机,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余咏潮  王志农 《山东医药》2010,50(18):113-11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发生机制复杂多样,主要与氧自由基损伤、钙超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中性粒细胞激活及心肌细胞凋亡有关。小干扰RNA(siENA)是一种小RNA分子(21~25核苷酸),可使目标mRNA沉默。现将近年来siRNA在防治MIRI研究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20岁.体检发现心脏占位.无特殊不适主诉,查体无明显异常.家族史:母亲青年时曾因足部"血管瘤"行手术切除,无复发.心电图Ⅰ、Ⅱ、Ⅲ、aVF、V3-6导联T波倒置,aVR导联T波直立;逆时针转位.X线胸片示左心缘锐利不规则(图1).心脏超声示左心室侧壁近二尖瓣后瓣至心尖部中等回声光团,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各瓣膜及房、室腔大小正常(图2).胸部CT示近心尖部占位,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图3),三维成像可见回旋支供血(图4).全身PET-CT见左心室侧壁近心尖部1,6-二磷酸果糖(FDP)代谢异常增高(SUV最大值12.96)(图5).  相似文献   
5.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在我国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我院近年来应用SP教学考核实践总结,探讨了应用标准化病人对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背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自体大隐静脉桥的再狭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研究已表明,应用血管外支架是预防再狭窄的一种可行办法.目的:以犬双侧后腿股静脉-股动脉旁路移植动物模型为基础,观察可降解性聚乙醇酸血管外支架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作用. 方法:24只草犬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对照组直接进行双侧后腿股动脉移植,聚乙醇酸外支架组移植静脉后外套聚乙醇酸外支架,涤纶外支架组移植静脉后外套非限制性非可降解材料(涤纶)外支架.移植后4,6周取出移植静脉,测量其内膜、中膜的厚度.同时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计算其细胞增殖情况与滋养血管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聚乙醇酸外支架和涤纶外支架均与移植静脉壁之间形成了富含毛细血管的新生外膜,移植静脉中膜及内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 < 0.05);中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显著降低(P < 0.05),而外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显著增高(P < 0.05),中膜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显著降低(P < 0.05).聚乙醇酸外支架组移植静脉中膜及内膜厚度小于涤纶外支架组(P < 0.05),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低于涤纶外支架组(P < 0.05).提示可降解性聚乙醇酸血管外支架在血管移植后可以明显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和中膜增生,进而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是一种良好的可用于抑制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外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在治疗马凡综合征(MFS)患者术后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PE,隔日1次,共置换3次.于置换前后监测血小板(PL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尿素氮(BUN)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on Willeb...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外支架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中的作用及不同管径材料外支架的作用效果。方法:通过动物实验获得外支架干预下的移植静脉及其对照标本,用免疫组化及形态学方法对标本中的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滋养血管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支架干预的移植静脉组中膜VEGF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外膜VEGF含量显著增高(P<0.05),中膜PCNA含量显著降低(P<0.05),外膜滋养血管密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管外支架可有效促进VEGF向外膜聚集,减少其在中膜、内膜聚集,进而促进滋养血管的生长,减少中膜增生,减轻再狭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梅毒性主动脉瘤患者的外科诊治经验,探讨梅毒性主动脉瘤的疾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8年8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诊断为梅毒性主动脉瘤的20例患者,包括12例非急诊手术患者和8例急诊手术患者。所有患者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均呈阳性,同时全主动脉CT增强造影提示主动脉明显扩张。对于非急诊患者,术前给予驱梅治疗及激素治疗以降低患者梅毒血清学指标水平,同时预防吉海反应的发生;对于急诊入院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术干预,预防主动脉瘤破裂导致死亡。结果:在接受治疗的20例患者中(无论是在急诊手术还是非急诊手术),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h和48h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术后感染等结果均优于常规动脉瘤手术患者。病理染色提示,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且炎性细胞主要位于滋养血管周围。术后随访结果提示,两组患者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远期效果。结论:对于主动脉瘤患者,应充分考虑梅毒性主动脉瘤的可能。对于非急诊患者,常规药物治疗配合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手段;对于主动脉内径大于6cm,或发生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急诊患者,直接手术更为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0.
新药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问题,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癌症患者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有300~350万得不到及时处理。据我国资料显示,癌痛发生率约占癌症患者的51%~61.6%,我国每天约有100万人在忍受着癌痛的折磨。然而我们对于癌痛的关注和治疗还远远不到癌痛患者的需要。WHO首先把癌症疼痛提到重要和优先解决的地位,有效的止痛治疗,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