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及保护。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163例甲状腺术后须再手术病人临床资料,分为A、B和C 3组。A组为甲状腺良性疾病首次行大部或次全切除术后复发再手术者;B组为甲状腺癌首次仅行大部或次全切除术后再手术者;C组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首次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或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不彻底复发须再手术者。结果 3组喉返神经寻找方法略有不同。A、B、C组术后喉返神经暂时性和永久性麻痹发生率分别为8.22%、11.11%、14.81%和2.74%、0、3.70%。结论 再次手术寻找喉返神经存在一定困难和风险,故建议一侧腺叶初次手术时,尽量采取腺叶全和(或)近全切除术,摒弃次全和(或)大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改进胃管引流对于预防术后胰瘘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为临床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借鉴。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行PD治疗的患者200例,依据患者手术中胃管不同处理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86例,胃肠吻合口输入襻15 cm位置将14 Fr胃管放入胰肠吻合口输入襻中)与对照组(114例,胃内放入规格14 Fr一次性胃管),比较患者手术时间、胰管直径、胰腺质地、术中出血量、胃管拔除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患者胰瘘发生率及术后第3天胃管引流量和淀粉酶含量状况,观察胰瘘患者和无胰瘘患者术后第3天胰周及胃管引流量、淀粉酶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9,P<0.05;8.14% vs 29.82%,χ2=13.276,P<0.05)。两组发生胰瘘及无胰瘘患者的术后第3天胰周引流量及引流液淀粉酶水平、胃管引流量及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373、31.064、19.882、64.291,均P<0.05)。观察组无胰瘘患者的术后第3天胰周引流量、胰周引流淀粉酶、胃管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胃管引流量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71、12.054、10.371、32.064,均P<0.05)。 结论改良胃管引流术可显著降低PD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及时监测患者胃管引流量和淀粉酶水平对前期诊断胰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