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非气管插管患者采用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的信效度情况。方法:将CPOT量表进行中文翻译得到中文版CPOT,采用CPOT和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NRS)对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术后入住我院ICU的58例非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完成CPOT内部一致性、效标关联效度以及已知族群效度评价。再通过10名ICU护士对另外20例ICU患者进行评估,计算组内相关系数,以完成评定者间信效度的评价。结果:中文版CPOT的Cronbach'sα系数为0. 906。不考虑评定者间相互影响时,中文版CPOT评定者间信度为0. 852,有疼痛时CPOT评定间信度为0. 719,无疼痛时为0. 752。在假定评定者间完全无相互影响时,中文版CPOT评定者间信度为0. 968,有疼痛时CPOT评定者间信度为0. 936,无疼痛时为0. 967。中文版CPOT与NRS评分具有密切关系(r=0. 952),无疼痛和有疼痛刺激时中文版CPOT和NRS评分依然具有相关性(r=0. 751、0. 833)。研究中评价中文版CPOT已知族群效度时,对比无痛刺激测量体温和疼痛刺激翻身时的中文版CPOT各条目评分发现,疼痛刺激翻身时中文版CPOT各项评分均高于无疼痛刺激测量体温时评分(P 0. 05)。结论:中文版CPOT评分对ICU非气管插管患者评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ICU非气管插管患者对疼痛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阶梯性吸痰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阶梯吸痰法,第1阶梯应用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第2阶梯为体外振动排痰;第3阶梯为开放吸痰;第4阶梯为持续气道正压(CPAP)肺复张.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吸痰加人工气囊肺复张.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在60min后进行下一次吸痰,同时监测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氧代谢指标、肺机械参数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吸痰后2h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大,试验组氧合指数、肺机械参数较前明显改善并保持2h以上.结论 阶梯性吸痰法可以明显改善氧合,对正常心功能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阶式思维(ATCA)判断患者入住ICU的标准的可行性。方法严格筛选入选病历,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一组患者为实验组,采用进阶式思维评估患者,二组患者用APACHEⅡ评估患者,三组患者用APACHEⅢ评估患者。结果经回顾性分析及专家咨询,共18个特征指标进入核心因素思维变量。在三组患者中,精神混乱、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白细胞计数(WBC)>7.5×109/L、Cr<60μmol/L、腹胀、脉压差≥60 mm Hg、焦虑等10个指标实验组发生率低于二组与三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进阶式思维分析可以指导护士建立临床护理思维,改善危重患者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序贯性护理干预对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人机协调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7月-2007年7月心外科手术后入住ICU的患者36例,以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采取序贯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心脏术后机械通气人-机协调的状况,进行t检验.结果 实验组吸气触发压(P-T),吸气延迟时间(D-I),吸气触发时间(D-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完全清醒后第4、8、12小时动脉血气指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 序贯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少人机对抗,改善人机协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260例布-加综合征病人采用介入、手术或介入联合手术治疗273例次,其中下腔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60例次,肝静脉或副肝静脉成型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7例次,下腔静脉加肝静脉或副肝静脉成型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0例次;常温直视根治术8例次,肠腔转流术16例次,肠颈转流术5例次,肠房转流术8例次,腔房转流术6例次,脾肺固定术18例次;肠腔转流联合下腔静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17例次,经右房手指破膜术联合下腔静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8例次。结果下腔静脉压由术前28~39cmH2O下降至术后12~20cmH2O。门脉压由术前29~45cmH2O下降至术后24~28cmH2O。肝静脉压由术前26~36cmH2O下降至术后8~18cmH2O。手术死亡2例,1例介入病人心包填塞死亡,1例手术病人大出血死亡。随访3个月~6年,20例复发综合病征;其中7例死于肝衰,其余病人恢复满意。结论布一加综合征首选介入治疗,不宜介入或介入失败及复发应选用手术或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夫妻共同参与孕期教育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孕期教育的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孕期教育,实验组采取夫妻共同参与孕期教育。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的抑郁状态(SDS)评分、生活质量、健康知识知晓率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产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夫妻共同参与孕期教育有利于缓解产妇抑郁,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和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避免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初产妇及其配偶对产前健康教育获益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自然分娩的122例接受了医院产前教育的初产妇及其配偶采取自行编制的初产妇及其配偶产前健康教育获益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初产妇及其配偶产前健康教育获益总均分为(3.37±0.45)分,其中获益感最大的3个维度是新生儿护理、产前检查、夫妇双方心理支持,获益最低的3个维度是丈夫陪产知识、个体化功能锻炼、产前健康教育模式。丈夫年龄及文化程度、接受产前健康教育时的孕周数是初产妇及其配偶产前健康教育获益感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医院产前健康教育使初产妇及其配偶有较多的获益感.应根据丈夫的年龄、文化程度给予有针对性的产前健康教育,鼓励初产妇及其配偶尽早接受产前健康教育,以使其有更多的获益感。  相似文献   
8.
对1990年8月以来收治的23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了营养支持治疗(营养组),与1990年8月以前收治的未行营养支持的23例本病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P<0.05),缩短了平均住院日(P<0.05),而且刀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病死率下降。细观察,营养组患者在精神状态、自我感觉及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提出了低精、高脂、高氮的营养配方,及经周围静脉途径实施营养支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得普利麻和咪唑安定对心脏术后呼吸机治疗病人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ICU心脏术后行呼吸机治疗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得普利麻组21例,咪唑安定组19例,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用药,根据Ramsay氏分级标准调整用量,并记录用药量及用药前后、苏醒时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停药后苏醒时间,停药后再入睡和恶心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随镇静程度的加深而用药量增加,但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得普利麻组苏醒时间(24±9)min较咪唑安定组苏醒时间(54±16)min为短,且苏醒后再入睡及出现恶心的病人明显减少(P<0.05)。结论 得普利麻和咪唑安定都能达到心脏术后行呼吸机治疗病人所需的镇静要求。得普利麻苏醒快,且苏醒后再入睡和恶心的发生明显少于咪唑安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序贯性护理干预对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人机协调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7年7月心外科手术后入住ICU的患者36例,以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采取序贯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心脏术后机械通气人-机协调的状况,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吸气触发压(P-T),吸气延迟时间(D—I),吸气触发时间(D-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完全清醒后第4、8、12小时动脉血气指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序贯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少人机对抗,改善人机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