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3例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资料,采用血栓碎吸+经皮血管内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术+辅助溶栓等血管介入技术进行综合性治疗。结果 73例中治愈42例,显效19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100%。本组患者术中、术后无并发症,2例溶栓过程中出现血尿、便血。随访6~12个月,中位时间9个月,支架通畅率96%(70/73),均未发现支架移位和变形。结论综合介入治疗是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介入治疗复杂主髂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6例复杂主髂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介入手术治疗,通过多穿刺入路途径,采用内膜下血管再通技术和导丝抓捕技术建立工作导丝通道,然后行球囊扩张术及对吻技术支架植入等。结果:16例复杂主髂动脉闭塞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16例患者中15例患者血管完全通畅,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症状中度改善,下肢缺血症状消失。1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血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所有患者均随访3~48个月,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支架内狭窄及血栓形成,经过腔内介入治疗后再次恢复血流。术后12、24、36个月血管通畅率分别为87.5%、81.25%、68.75%。结论:经皮腔内介入治疗复杂主髂动脉闭塞,能够迅速打通血管、恢复血流,且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4.
<正>May-Thurner综合征又称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是大多数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多数患者发展成为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甚至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由于May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微创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 211例急性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央型375例单纯机械性血栓抽吸,患侧股静脉顺行穿刺,导丝引导下插入12~14 F鞘管手动抽吸髂、股静脉内血栓;混合型570例患侧股静脉顺行穿刺直接抽吸清除髋上髂、股静脉内血栓;髋下股、腘静脉血栓,由健侧股静脉顺行穿刺,采用"穿线"或导丝"抓捕"技术,建立"健、患侧股静脉工作导丝"通路,经健侧置入7 F"翻山鞘管"至患侧髂静脉内,并沿导丝插入Fogarty导管,顺应静脉瓣膜方向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抽吸血栓;周围型266例,患侧股静脉逆行穿刺,在导丝保护下插入12 F鞘管手动抽吸胫前、胫后及腓静脉内血栓。术后残存血栓配合溶栓治疗。492例髂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行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结果介入治疗总有效率99.34%(1 203/1 211),无效0.66%(8/1 211),平均住院(6.5±1.2)d。患肢肿胀、疼痛均于介入治疗后1~2 d内开始消退或减轻。介入取栓及溶栓效果:Ⅰ级61.44%(744/1211);Ⅱ级29.31%(355/1 211);Ⅲ级8.59%(104/1 211);Ⅳ级0.66%(8/1 211)。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与入院比较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临床表现"优"75.06%,"良"16.55%,"中"7.29%,"差"1.10%。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2.07%和88.62%。结论血管腔内微创治疗LEDVT,能尽早清除静脉腔内血栓,迅速恢复通畅的血流,缩短病程,近、中期疗效显著,以中央型DVT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本组291例全下肢DVT患者。髋上髂、股静脉段血栓清除,局麻下逆行穿刺患侧股静脉,导丝引导下插入12~14 F鞘管直接机械性血栓抽吸;髋下股、腘静脉段血栓清除,采用多种介入技术联合处理,即经健侧股静脉顺行穿刺插入4~5 F Cobra导管,导管辅助下亲水超滑导丝插至患侧髂、股静脉内,采用穿线或导丝抓捕技术,将导丝经患侧股静脉穿出体外,建立工作导丝通路,再沿工作导丝由健侧置入翻山鞘管至患侧髂、股静脉内,加长亲水超滑导丝在翻山鞘管支撑下轻柔的越过瓣膜插至患侧股、腘静脉内,DSA监视下Fogarty拉栓球囊沿导丝顺应静脉瓣膜方向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进行机械性抽吸血栓。对存在的髂静脉狭窄或闭塞,行PTA或支架植入治疗;腘静脉以下血栓行溶栓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3 d患肢肿胀、疼痛均开始消退或减轻。血栓完全清除率86.3%;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分别为(1.64±0.43)和(0.97±0.42)cm,176例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行PTA和支架植入治疗。279例随访3~12个月,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8.24%、3.94%、0;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静脉通畅无附壁血栓89.3%;临床总有效率98.2%。结论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急性全下肢DVT,血栓完全清除率高,最大程度保护静脉瓣功能,住院周期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手术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高级别胶质瘤病例的MRI资料,比较SWI与常规包括T1WI、T2WI、T2-FLAIR序列相比在显示肿瘤血运、边界方面的优势,探讨SWI在高级别胶质瘤手术中的指导作用。结果 SWI较其他序列在显示胶质瘤边界、病理静脉、出血灶方面显示清楚,对手术计划的制定、术后放疗有指导作用。结论 SWI在显示胶质瘤边界、病理静脉、出血灶情况方面具有优势,对胶质瘤手术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