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清热消炎固齿缓释剂联合龈下喷砂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阐明其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72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并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均由第一位医生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龈上洁治及龈下喷砂治疗,中药组患者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龈下喷砂治疗;由第二位医生对2组患者种植体牙周袋进行冲洗和置放药物,中药组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后将中药清热消炎固齿缓释剂留置种植体周围袋,对照组使用3%过氧化氢+0.9%氯化钠注射液对受试牙位种植体周围袋进行冲洗;第三位医生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后记录2组患者受试牙位牙周指数[改良菌斑指数(mPLI)、牙周袋深度(PPD)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检测2组患者种植体龈沟液(PISF)质量和PIS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受试牙位的PPD、mSBI、mPLI、PISF质量和PISF中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干预后,mPLI、PPD和mSBI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患者治疗后mSBI、mPLI和PPD明显降低(P<0.05),PISF质量和PISF中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传统机械治疗联合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冲洗比较,采用中药清热消炎固齿缓释剂联合龈下喷砂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患者PPD、mSBI和mPLI明显降低,PISF质量和PISF中IL-1β水平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软硬组织增量术联合即刻种植对重度慢性牙周炎软硬组织缺失患者的修复效果,分析其对口腔疾病的治疗以及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患者,男性,50岁。25和26残根,断面高度位于龈缘以下2 mm。锥形束CT(CBCT)测量26颊和腭侧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距离分别为5.9和3.6 mm。全口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为5~7 mm,附着丧失(AL)为3~4 mm,探诊出血(BOP)(+)。对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稳定后拔除残根,同时行上颌窦外提升术和即刻种植,并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引导骨再生术(GBR),择期行游离牙龈移植术。定期复诊。结果:患者牙周状态稳定,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移植术后供区恢复良好,受区平均角化黏膜宽度达到8 mm。18个月后复查,种植体稳固,随访X线片示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影像与邻牙无明显区别,种植牙牙龈上皮袖口形态良好,龈粉红,角化龈充足。结论:在牙周炎症得到控制的情况下,牙周软硬组织缺失的治疗可采取上颌窦外提升术、PRF和GBR联合游离牙龈移植术,有利于种植体的健康存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例伴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行种植修复的联合治疗方法,阐述多学科联合治疗对患者口腔功能恢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经口腔多学科联合治疗后的临床修复效果,阐述多学科联合治疗对口腔功能恢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癌的侵袭和转移已成为制约进一步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提高远期疗效的严重瓶颈,也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肝癌的侵袭转移的研究迫切需要能够真正模拟肝癌在人体内自然生长、侵袭及转移全部过程的动物模型,建立合适的肝癌侵袭转移模型,是研究肝癌侵袭转移及相应干预措施的必备平台.随着目前对肝癌侵袭转移研究的深入,相关模型的建立和技术也不断发展,各种肝癌侵袭转移模型都有所建立,建立更好的、更适宜的转移模型为肝癌侵袭转移研究开辟了广阔前景.现就目前肝癌转移模型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牙区美学修复的难点及相应解决办法,阐明多学科联合治疗对前牙区美学修复的重要意义,为临床同类疑难病例的诊治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选择1例因前牙区连冠修复失败后再行多学科联合美学修复并随访观察3年的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从“粉白美学”角度分析多学科联合治疗对前牙区连续多颗患牙进行美学修复的效果。结果:患者,女性,30岁,因12-22连冠修复体反复脱落就诊。12-22牙冠呈预备体形态,X线片示12、21和22硬骨板清晰,牙槽嵴顶-釉牙骨质界<2 mm,11远中牙槽骨呈角形吸收至颈1/3,11、21和22已行根管治疗,伴有继发龋;11牙周探诊深度唇侧为8 mm,远中5 mm,近中及腭侧为3 mm,呈窄而深的远中邻唇二壁骨缺损,松动Ⅲ°;12、21和22龈缘轻微红肿,探诊深度<3 mm,动度(-)。拟行12、21和22牙冠延长术,拔除11并同期行位点保存术,3个月后行上颌2-2固定桥修复。因患者个人原因未能完成固定桥修复。11个月后患者提出改行11种植修复。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BCT)示11唇舌向牙槽骨宽度<5 mm,12、21和22牙龈向冠方增生与肩台平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行根治性切除的单发且直径≤5cm的小肝癌患者中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和晚期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小肝癌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间肿瘤有无包膜(P=0.027)、术后TBIL峰值(P=0.034)、镜下脉管癌栓(P=0.036)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有无包膜是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肝癌复发时间可能与肿瘤有无包膜,术后TBIL峰值和镜下脉管癌栓等因素有关,而肿瘤有无包膜是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加强此类患的者术后监测,并提前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五倍子穿心莲内酯提取液联合超声荡洗和牙周内窥镜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08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过氧化氢(H2O2)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3组患牙均进行根管预备,术中分别使用蒸馏水、3% H2O2和五倍子穿心莲内酯提取液进行根管冲洗;根管预备完成后,使用超声荡洗并采用不同冲洗剂进行化学交替冲洗,封药,待炎症消除后封闭根管,且X线检查显示根管充填为恰填;3组患者均进行龈上洁治,在牙周内窥镜辅助下,进行龈下刮治,并分别使用不同的冲洗剂进行牙周袋内冲洗。各组患者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指数,包括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改良菌斑指数(mPLI)、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检测治疗1个疗程后各组患者龈沟液(GC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的牙周指数和GCF中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H2O2组患者PD、AL和GCF中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mSBI、mPLI、PD、AL和GCF中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H2O2组比较,实验组患者mSBI、mPLI、PD、AL和GCF中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药五倍子穿心莲内酯提取液联合超声荡洗和牙周内窥镜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牙周指数并降低患者GCF中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癌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肝癌肺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62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转移107例,将其血清AFP、GGT水平、是否合并HBV感染、肝内肿瘤情况、肝内肿瘤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影响肝癌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引入COX模型采用逐步后退法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FP≥400 μg/L、GGT≥150 U/L、合并HBV感染、肝内肿瘤数目≥2个、肿瘤未经手术切除或RFA、合并血管癌栓、伴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癌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986,3.653,0.365,3.675,0.252,0.379,0.352,P<0.05).多因素COX逐步后退法分析结果显示:AFP≥400 μg/L、合并HBV感染、肝内肿瘤数目≥2个、肿瘤未经手术切除或RFA、合并血管癌栓、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癌患者更容易发生肺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391,3.462,3.425,3.396,2.418,0.638,P<0.05).结论 AFP ≥400 μg/L、合并HBV感染、肝内肿瘤数目≥2个、肿瘤未经手术切除或RFA、合并血管癌栓、伴有淋巴结转移者是肝癌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早期积极手术治疗肝内瘤灶可能对防治肝癌发生肺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PRF)是一种具有流动性的新型血小板浓缩物(PC)。iPRF在传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改变了离心参数和收集方式,因此具有更良好的生物学性能。iPRF已在某些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特别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广泛,如在减轻口腔黏膜疾病患者疼痛和缩小病损面积、辅助根管消毒及根管充填、防治牙周疾病、促进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修饰种植体表面、加快正畸牙齿移动、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诱导口周容貌年轻化及促进创伤愈合等方面均展现出良好效果。此外,iPRF也被用来治疗脱发和神经损伤等。现结合最新文献,总结iPRF的制备工艺和生物学特性,并从iPRF在口腔黏膜病、牙髓病、牙周疾病、种植及相关骨量不足、错畸形、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口周容貌衰老和口腔颌面部创伤等口腔疾病或状态治疗中的应用入手,对其使用方式、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等进行重点阐述,同时归纳iPRF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为iPRF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