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效果.方法 将7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回肠袢式造口术,对照组患者给予结肠造口术,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为6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控制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时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不大,但研究组患者禁食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Ⅱ期手术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分期手术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 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使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相对于结肠造口术来说有较大的优势,利于老年患者康复,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D2淋巴结清扫胃癌根治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为362例患者行腹腔镜辅助D2淋巴结清扫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出血19例,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腹部手术史、体重指数、肿瘤TNMⅢ期、淋巴结切除超过40枚、腹腔内感染及术后消化道瘘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Ⅲ期、淋巴结切除超过40枚、腹腔内感染、术后消化道瘘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行腹腔镜下D2淋巴结清扫胃癌根治的患者,如果肿瘤为TNMⅢ期、淋巴结切除超过40枚,存在术后消化道瘘、腹腔内感染,术者应提高风险意识,预防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比较应用"Y"形整复法、"Z"字成形术和摸墙功能锻炼法三种不同方案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腋腔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8年3月至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78例乳腺癌术后腋腔瘢痕挛缩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腋腔"Y"形整复法, B组采用传统的"Z"字成形术,两组患者术后均佩带外固定支架,使用防治瘢痕增生的药物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C组仅采用摸墙法进行功能锻炼.治疗开始后3个月进行疗效判定,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四个等级.[结果] A组28例患者中,治愈18例,显效8例,好转2例,治愈率64.29%;B组27例中,治愈12例,显效8例,好转7例,治愈率44.44%;C组23例中,治愈5例,显效9例,好转9例,治愈率21.74%.A组比B组、C组治愈率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治愈率高于C组,但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Y"型整复法治疗乳腺癌术后腋腔瘢痕挛缩疗效优于"Z"字成形术及摸墙功能锻炼法,其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术后腋腔瘢痕挛缩所致的肩关节活动障碍,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司小敏  张消  焦婉  代晓强  毛维 《广西医学》2020,(24):3148-3150+3155
目的探讨康复期结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CRF)与血清皮质醇、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62例康复期结肠癌患者,其中患者自述有疲乏感41例(疲乏组),无疲乏感21例(非疲乏组)。采用多维疲乏症状量表简化版(MFSI-SF)及疲劳症状量表(FSI)评估患者的CRF状况。比较两组血清皮质醇、甲状腺激素及TSH水平,并分析疲乏组MFSI-SF评分、FSI评分与血清皮质醇、甲状腺激素及TSH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疲乏组MFSI-SF评分、FSI评分均高于非疲乏组,血清甲状腺激素、皮质醇水平均低于非疲乏组(均P<0.05),但两组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乏组MFSI-SF评分、FSI评分与血清皮质醇、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康复期结肠癌CRF患者MFSI-SF评分和FSI评分均与血清皮质醇、甲状腺激素水平呈负相关,血清皮质醇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康复期结肠癌患者的CRF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难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经病理诊断明确为肝癌且经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评价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难治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7例患者21个病灶共植入粒子769枚,平均每个病灶植入36.6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UHR-2000型微波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肿瘤骨转移的120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三阶梯”药物止痛,对照组给予WB-2000型微波治疗,观察组给予UHR-2000型微波治疗。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重度疼痛率、疼痛缓解率及卡氏评分(KPS);比较两组中不同肿瘤类型的VAS评分、疼痛缓解率及KPS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VAS评分、重度疼痛率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患者中,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食管癌患者中,两组的VAS评分、疼痛缓解率、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HR-2000型微波治疗较WB-2000型微波治疗更有助于缓解骨转移癌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除传统的药物、非药物治疗以外有望为骨转移患者癌痛治疗提供新途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和碘化油经动脉化疗栓塞术(C-TACE)治疗乏血供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咸阳中心医院行TACE手术的63例乏血供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分为DEB-TACE治疗组28例和C-TACE治疗组35例.已病理明确诊断原发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波热疗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微波热疗和局部清创换药,对照组仅采用局部清创换药。结果治疗组10、20、30 d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8.57%、53.57%、89.29%,高于对照组的3.57%、21.43%、5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76、6.17、7.38,均P<0.05)。治疗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6.33±4.89)d,对照组为(38.12±5.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热疗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效果较好,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放射性碘125粒子(125I)植入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及对CD3+、CD4+、CD8+、CD4+/CD8+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中晚期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78例(经皮125I植入联合化疗)和对照组42例(同步放化疗)。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并记录粒子植入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占比及CD4+/CD8+治疗前后的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治疗前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91.03%(71/78)患者植入粒子的分布符合术前模拟剂量分布;术后气胸30.77%(24/78),肺内渗血28.21%(22/78),发热19.23%(15/78),粒子移位2.56%(2/78),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及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外周血CD8+及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粒细胞减少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125I植入联合化疗可有效治疗中晚期NSCLC,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