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2例腘动脉外膜囊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提出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肢缺血的护理及观察,术后患肢缺血改善情况观察、抗凝药物使用的健康教育等是其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近年来循证护理在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02-2006年国内各期刊发表的与循证护理临床应用有关的204篇文章进行了统计和评价。结果循证护理在我国迅速发展,但循证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结论目前循证护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存在证据质量不高,缺乏对证据的评价及误解循证的目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广大护理人员进一步学习和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近年来循证护理在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02—2006年国内各期刊发表的与循证护理临床应用有关的204篇文章进行了统计和评价。结果 循证护理在我国迅速发展,但循证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结论 目前循证护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存在证据质量不高,缺乏对证据的评价及误解循证的目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广大护理人员进一步学习和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2015年本科手术患者2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干预,采用Wells系统评分,据Wells评分对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行分层,低风险<0分、中风险1~2分、高风险大于等于3分。并以Wells评分为依据,对患者作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DVT发生率、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本研究276例患者中,2组患者中Wells评分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以3分以上患者居多,实验组占46.8%,对照组46.2%,实验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4例(2.9%)。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付艳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4):1333-1333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是血管外科急症之一,起病急剧,病情发展迅速,如诊断和治疗延误,轻者肢体丧失,重者危及生命,迫需积极处理[1],我科2003年元月至2004年元月共收治了17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均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AD与其部分血管性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AD合并慢性脑缺血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1975年至2009年收治的849例痴呆患者(确诊AD 549例,非AD 300例)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AD与血管性因素的相关性.Tg+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TanⅡA低剂量组、模型+TanⅡA中剂量组、模型+TanⅡA高剂量组)或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TanⅡA 10 mg/(kg.d)组],分别建立AD合并慢性脑缺血小鼠模型并给予TanⅡA干预.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RT-PCR检测脑组织Aβ前体蛋白(APP)、VEGF、VEGFR-1 mRNA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APP、Aβ、VEGF、VEGFR-1蛋白表达.另在细胞水平观察TanⅡ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成管的影响及VEGF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AD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等血管性危险因素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非血管性因素肺炎则无相关关系.与模型组比较,模型+TanⅡA中剂量组、模型+Tan ⅡA高剂量组的寻台时间及游泳距离明显缩短,避暗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减少,血浆VEGF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Tan ⅡA 10 mg/(kg.d)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约24d,APP、VEGF mRNA表达明显下调,VEGFR-1 mRNA表达明显上调,APP、Aβ、VEGF蛋白表达明显下调,VEGFR-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TanⅡ A 5μg/mL组HUVEC细胞毛细管形态完整且密度升高,VEGFR-1 mRNA和蛋白表达较低氧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发病与其血管性因素密切相关.TanⅡA可能通过上调VEGFR-1表达促进毛细管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改善模型小鼠痴呆症状,提示干预血管性因素可能防治AD.  相似文献   
8.
张娟  李雪  付艳玲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683-684
目的:急诊科通过实施每月定期召开护士小组会计划,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方法:急诊科每月定期召开护士小组会,通过开会的形式大家各抒己见向护长和负责人及时反馈本月工作上潜在的及已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及时分析原因与对策,总结经验,优化管理。结果:通过会议的形式,积极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结论:实施定期召开护士小组会计划,对减少护患纠纷,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和情感的过程.护患沟通有助于护士了解病人的心身状况,向病人提供正确的信息,指导下一步的护理措施.同时护患沟通也是实现护士为病人服务,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亦是促进护患间的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护理效果的需要.把握沟通中的重要因素可使沟通者双方将各自的思想情感投入,以利于沟通.现将护患沟通的重要因素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8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安置下腔静脉滤器,术后严格、正确地遵医嘱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做好出院指导。结果18例患者的植入术均获得成功,11例肿胀完全消退,7例患肢症状得到改善,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随访8~20个月,无一例出现肺动脉栓塞表现;1例晚期肿瘤患者1个月后死亡,1例患者出现下腔静脉血栓形成,2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健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有效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