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种方式护理PICC穿刺点周围重度接触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44例PICC周围皮肤发生重度接触性皮炎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72例。A组使用无菌银离子敷料覆盖损伤皮肤后应用透明敷料固定PICC,B组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涂抹皮损处,再用纱布敷料三明治方法固定PICC,比较2组病人皮肤损伤的愈合时间、护理人员换药次数、病人舒适度、导管脱出率,局部感染发生率。结果B组病人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少于A组,舒适度高于A组(P < 0.01);脱出例次、局部感染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穿刺点周围重度接触性皮炎病人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膏与纱布辅料三明治包扎联合应用,病人愈合更快,舒适度更高、护理人员工作量小,是比较好的重度接触性皮炎的护理方式,注重维护期间导管脱出的预防,能获得很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脆性高,血液粘度大,因长期静脉输液,外周血管严重受损,给输液造成极大的困难,作者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患者胸壁腹壁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及护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比较高龄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应用血管超声(US)引导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置人PICC与非US引导应用导管内含14G穿刺针置人PICC(盲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高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60例,其中US和MST置人组30例,盲穿组30例,分别统计2组1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US联合MST组导管留置7~12个月者22例,超过12个月者8例;盲穿组导管留置1~3个月者1例,4~6个月者11例,7~12个月者7例,超过12个月者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和MST组1次置管成功率96.7%,盲穿组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和MST置人组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7%,盲穿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应用US配合MST置人PICC较盲穿法成功率高、配合程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张性肺水肿(RPE)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4例肺萎陷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RPE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治愈13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全身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复张性肺水肿(RPE)在萎陷肺的复张治疗中是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应重视,掌握其特点及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运用腔内心电图特征性P波定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201例置入PICC的患者,应用心电图机监测腔内心电图特征性P波定位PICC尖端,记录预测深度Y,最高P波深度L、实际置入深度Z,置管成功后患者拍摄全胸正侧位片,由胸片结果确定并记录理想深度H。观察腔内心电图特征性P波定位PICC尖端的敏感性、记录腔内心电图引导定位PICC尖端的操作时间、预测深度与实际置入深度差异。结果 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敏感性为100%;应用腔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操作耗时较超声判断PICC异位耗时少[(3.4±2.4)min比(5.6±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9);腔内心电定位的实际置入深度较预测深度精确[(0.4±0.1)cm比(3.9±0.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2);到达最高P波导管深度L-实际置入深度Z均值(即送管达到P波最高峰后撤导管长度)(4.3±1.6)cm。结论 心电定位法省时、精确率高、简单易学,值得临床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自发性气胸患者238例,其中首次发作130例,复发气胸108例。14例行开胸手术,35例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103例行胸腔镜手术。结果:本组患者中86例首发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出院后于观察期内复发来院者23例,复发率26.7%;而手术治疗152例患者出院后随访期内无一例复发。结论:自发性气胸应积极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可靠;胸腔镜手术为自发性气胸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王军岐  骆晴  申骏龙  付小伟 《广西医学》2022,(21):2469-2474
目的 探讨浅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1)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浅表ESCC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FGF-2、VASH1的mRNA表达情况,以及浅表ESCC组织中两者mRNA表达的相关性。(2)纳入92例病理诊断为浅表ESCC且行ESD治疗的患者,收集92例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50例患者的癌旁正常食管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浅表ESCC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FGF-2、VASH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浅表ESCC组织中FGF-2与VASH1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ESD后复发转移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SCC患者ESD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1)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浅表ESCC组织与正常食管组织的FGF-2、VASH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浅表ESCC组织中FGF-2与VASH1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