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腿痛是人群中多发病,是骨科最常见病症之一。本文着重总结1989年~1992年运用椎管内病损引起的腰腿痛这一概念手术治疗58例,取得优良率为96.3%的疗效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总胆管囊肿并不多见,一般女性患者多,为男性的3倍。患者一般在10岁左右开始有症状,至20~30岁就医。Alonso-Lej统计本病1岁内发病者占12%,10岁以内者占59%;Flanigan指出有23%的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现将3例成年人先天性总胆管囊肿报告如下。例1:男,19岁,战士,住院号73474,1975年6月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小时,突然出现右上腹部剧痛,向右肩部放射,疼痛时大汗淋漓,辗转不安,伴畏寒发热,恶心呕吐4次,吐出胃内容物和胆汁,急送我院。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查:体温39.3℃,呼吸23次,脉搏100次,血压140/80。急性病容,痛苦表情,巩膜轻度黄染,腹平坦,右上腹部及剑突下肌紧张,有压痛和反跳痛,并可扪及鸭蛋大包块,随呼吸上下移动,肝脾触诊不  相似文献   
3.
患者周某,男性,50岁。以腹部包块(性质待查)收住我院。经各种检查,临床初步诊断为左肾巨大积水。于1984年2月28日在全麻下行腹膜后探查术,发现为左侧双肾、双输尿管,双输尿管盲端和左下肾输尿管瓣膜。行切除术,术后第十二天痊愈出院。标本所见:标本重554g,左肾分上下两个:上肾5.O×3.5×1.5cm,呈长条形,肾盂  相似文献   
4.
1993年6月~1998年12月我们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5年来,我科行缝匠肌代股四头肌术治疗股四头肌瘫386例,双侧13例,共399次手术,术后发生缝匠肌松弛症7例,连同外院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94年始,通过CT引导立体定向对瘤内注入核素~(32)P,治疗脑肿瘤3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0例病人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2~67岁。其中颅咽管瘤12例,胶质瘤8例,转移癌4例,脑膜瘤2例,垂体瘤2例,听神经瘤2例。1.2 方法 在病人头部安装立体定向仪框架,进行头部增强CT扫描,确定肿瘤体积及靶点,在CT片上,测出靶点  相似文献   
7.
腰腿痛是人群中多发病,是骨科最常见病症之一。本文着重总结1989~1992年运用椎管内病损引起的腰腿痛这一概念手术治疗58例,取得优良率为96.3%的疗效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58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4.1岁,其中13~39 岁32例,40岁以上26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4年。腿麻痛左侧28例,右侧17例,交替或两侧13例。手术证实:腰椎间  相似文献   
8.
脑转移瘤 ( brain metastases,BM)占颅内肿瘤的百分比成上升趋势 ,目前尚无可靠的根治办法。我们从 1 993年起 ,采用一次全脑放疗 多次脑立体定向 3 2 P间质内放疗方法综合治疗脑转移瘤 50例 ,疗效满意 ,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 .本组病例男性 2 8例 ,女性 2 2例。年龄 2 5岁至 70岁 ,平均 55岁。BM单发 1 9例 ,多发 31例 ,共有 1 0 4个病灶 ,其中 9个病灶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位于额叶 43个 ,颞叶 2 8个 ,顶叶 1 7个 ,枕叶 1 2个 ,小脑 4个。直径 1 0~ 60 mm,平均 2 8mm。原发灶来源 :肺癌 2 3例 ,绒毛膜上皮癌 8例 ,直肠癌 7例 ,黑色素…  相似文献   
9.
1988年7月~1990年6月,我们在门诊用经肛门尾骨肌按摩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得满意的效果。一般资料254例中,男152例,女82例;年龄20~40岁的青壮年179例占70%。病程最短2h,最长40天,平均3.6天;有明确外伤史者217例,伤时感觉腰部有响声.当即有剧烈腰痛,32例至晚上或翌日晨起床时始觉腰痛,活动受限,呈半弯腰或其他体位,起立和转侧运动均感困难,严重者不能起床,局部肌肉痉挛.并有明显压痛点等。治疗方法患者侧卧位,背向医生,双腿自然屈曲,医生以左手轻贴患者腰骶部,右手带手套,食指  相似文献   
10.
例1男,41岁,因慢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5天拆线,体温正常出院,出院后10天开始发热,右下腹又隐痛,疑为术后感染再入院。T37.5℃,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右下腹疤痕有压痛,但未触及包块。白细胞7,000-19,600/mm~3,杆核4-10%,多核62-80%,嗜酸球0-2%,淋巴14-23%,大单核1-8%。血沉20mm/h。住院期间以发热为主要表现,每于午饭后开始,下午3—4点达高峰(38.5℃—39℃),持续4—5小时渐退,夜间11时左右可完全正常,每隔2—3天如此发热一次,伴右下腹隐痛,使用多种抗菌素,体温依然如故。临床诊断为阑尾切除术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