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余壮明  陈兴超  李合  严平雄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844-1845,1850
目的观察晚期胃腺癌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指标,探讨肥胖对患者术后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于某院实施手术治疗的226例晚期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重指数(BMI)将胃腺癌患者分为非肥胖组和肥胖组,非肥胖组134例患者BMI﹤25,肥胖组92例患者BMI≥25,两组患者均行胃腺癌根治术,观察记录两组术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量、住院死亡率及随访记录患者一年生存率。结果 BMI﹤25组与BMI≥25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死亡率、一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25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分别为(223.2±136.6)ml、(158.1±57.9)min、(281.5±174.6)ml、11.2%,BMI≥25组分别为(266.9±170.1)ml、(188.2±79.7)min、(348.0±209.3)ml、21.7%,P﹤0.05。结论肥胖对于患者术后的住院死亡率及一年生存率等短期结局无明显影响,不改变晚期胃腺癌患者的术后结局。  相似文献   
2.
李军  黄明文  崔海宁  闫庆峰  严平雄 《海南医学》2013,24(11):1582-158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胸腺嘧啶核苷磷酸化酶(TP)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切除的肝癌标本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蜡块中的TP和MVD的表达水平,并在高倍镜下计数微血管数。结果 TP阳性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的MVD明显高于TP阴性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结论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中TP具有促进组织中血管增生作用,TP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可选用卡培他滨化疗。  相似文献   
3.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PNET)较罕见,生长缓慢,目前认为其来源于有多极分化能力的胰腺导管细胞.近年尸检发现PNET约占胰腺肿瘤的10%,且发病率急剧升高[1].PNET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难以早期诊断,而且其侵袭转移机制尚不明确,极难与其他胰腺肿瘤区别,确诊依赖病理检查.预后较其他的胰腺恶性肿瘤好.我科收治PNET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分析本例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此提高对PNET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老年胃癌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中老年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在性别、年龄、血压、手术时间、心电图、心脏彩超7个方面与心脏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94例患者中21例发生心脏并发症;心脏并发症组患者平均(63.4±8.1)岁,手术时间(3.1± 0.8)h;无心脏并发症组患者平均(52.4±4.7)岁,手术时间(2.8-0.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心功能异常的患者,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结论 较长的手术时间、高血压、心律失常、EF<50%及术前心脏彩超检查提示有局部运动障碍等5个因素是中老年胃癌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高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实施胃癌根治术治疗的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3D组(3D腹腔镜技术,38例)、2D组(2D腹腔镜技术,38例),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术前术后各项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D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清扫阳性淋巴结数目、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胃肠减压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与2D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的小于2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的并发症率7.89%显著的低于2D组患者的26.32%(χ2=5.322, P=0.021<0.05)。 结论3D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根治术较2D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率更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D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对相应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02例结肠癌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时间2012年2月—2017年2月,其中采用2D腹腔镜技术手术治疗51例(腹腔镜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5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NF-ɑ、IL-6、IL-10、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h,腹腔镜组血清TNF-ɑ、IL-6、IL-10、CRP水平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84%vs.23.53%,P0.05)。结论:2D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肠梗阻手术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且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炎症应激反应程度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49例。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术中术后指标采用( ±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和使用止痛药次数少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及近、远切端距肿瘤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时CRP、TNF-α及IL-6水平较术前上升,腹腔镜组患者3个指标水平均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3 d时NO和ET水平高于术前和腹腔镜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NO和E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6.12%低于开腹组患者18.4%(P<0.05)。 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应激反应小,恢复快的特点,同时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