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改良Scarf截骨术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Scarf截骨术治疗拇外翻患者68例(92足),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及远端关节面固有角(DMAA)的变化。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末次随访时,HVA、IMA、DMAA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AOFAS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疗效优、良、可分别为82、5、5足,治疗优良率为94.6%。结论改良Scarf截骨术是矫正拇外翻畸形的可靠技术,纠正畸形效果满意,能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4月~2014年10月,我科采用非骨水泥型长柄假体翻修治疗1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56~74岁。均为Vancouver B2型骨折。全髋置换1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15例均为非骨水泥型。初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19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手术前后进行JOA、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影像学测量比较手术前后的Cobb角、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23(15.7±2.2)个月。JOA评分:术前为12.2分±1.7分,术后3个月为22.7分±3.1分,末次随访为24.0分±2.8分。VAS评分:术前为8.4分±0.5分,术后3个月为1.9分±0.8分,末次随访为1.8分±0.6分。Cobb角:术前为23.9°±4.2°,术后3个月为3.1°±1.4°,末次随访为3.3°±1.1°。LL:术前为31.6°±5.9°,术后3个月为42.5°±6.6°,末次随访为44.3°±6.0°。PT:术前为21.5°±7.3°,术后3个月为18.9°±9.4°,末次随访为18.5°±7.8°。以上各项指标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可充分减压,缓解症状,重建腰椎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序列并维持脊柱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3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观察目标,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6)、观察组(n=37).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8.1%VS 27.8%),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更好,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是一种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联合TriGen交锁髓内钉观察肩外展架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人55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行TriGen交锁髓内钉治疗;研究组29例,行肩外展架联合TriGen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复位评价结果、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骨性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随访1年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研究组复位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折骨性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研究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前屈上举、外旋、外展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TriGen交锁髓内钉联合肩外展架有利肱骨近端骨折复位,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且利于改善早期肩关节功能、活动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