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失稳性的检查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云钦  严世贵 《中国骨伤》2008,21(3):204-206
目的:探讨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失稳性的检查方法、手术时机与治疗方法。方法:本组63例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男48例,女15例;年龄16-75岁,平均36.6岁。鲜新膝关节脱位40例,陈旧膝关节脱位23例。按Wascher膝关节脱位分型标准:KD—Ⅰ型1例,KD—Ⅱ型13例,KD-Ⅲ型17例,KD—Ⅳ型18例,KD—Ⅴ型14例。结合物理与影像学检查评判患膝稳定性。单纯开放手术治疗53例,单纯关节镜治疗4例,关节镜加开放手术治疗4例,截肢1例,全膝关节置换1例。结果:膝MRI阳性率100%(39/39),膝应力位X线检查阳性率100%(19/19),膝关节镜阳性率93.3%(14/15)。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治疗前陈旧伤组平均(37.17±5.33)分,新鲜伤组平均(37.41±5.38)分;治疗后陈旧伤组平均(67.33±14.72)分,新鲜伤组平均(82.45±12.13)分(Z=-3.061,P=0.002)。结论:膝关节应力位X线检查、MR及关节镜检查对评判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的稳定性有积极意义,失稳性创伤膝关节脱住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早期,鲜新伤以修复为主,陈旧伤以重建为主。  相似文献   
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原因,以指导预防和治疗。方法:统计101例患者的113侧全髋置换术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早期脱位的7例患者进行治疗及随访观察。结果:脱位主要由术后搬动及康复锻炼不适当引起,保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髋关节周围的组织完整是全髋关节术后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下尺桡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下尺桡关节(DRUJ)损伤缺乏足够认识和相应的早期处理,是导致DRUJ慢性不稳、尺腕关节撞击、DRUJ关节炎等的主要原因.腕关节X线和CT检查对DRUJ骨折和脱位后关节不稳、尺腕关节撞击有较大诊断价值,腕关节MRI及MR造影主要诊断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腕关节镜是目前诊断TFCC损伤的金标准.Ozer等的DRUJ损伤分类对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近年治疗DRuJ不稳多是修复重建关节周围稳定结构,关节置换术治疗尺骨矫形术后DRUJ不稳成为研究热点;对早期DRUJ关节炎患者可行尺骨短缩术.对晚期患者宜行关节置换术;对伴TFCC病变的DRUJ损伤多主张在腕关节镜下清理修复,可同时行尺骨矫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研究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采用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5例,其中男61例,女64例,平均年龄(65.2±7.6)岁。收集并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史、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时间及诊断。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7例患者(21例次)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髋臼隐匿性假体周围骨折14例次、股骨柄隐匿性假体周围骨折1例次、重度贫血及输血4例次、脑梗死1例次和肺炎1例次。所有隐匿性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均正常康复。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和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贫血组和无重度贫血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后重度贫血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存在一定的假体周围隐匿性骨折风险,但是该种隐匿性假体周围骨折不影响术后正常康复。同时,术后贫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选择性环加氧酶一2(COX一2)抑制剂和传统的非选择性NSAIDs药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异位骨化(H0)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uNE、EMBASE、CENTRAL、科学引文索引等数据库,收集选择性COX一2抑制剂和非选择性COX-1和COX-2抑制剂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随机临床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有效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tatal0.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在不同Brooker分期的异位骨化发生率。结果:共纳入4个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8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异位骨化总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8,95%CI:0.71~1.64,=O.73),重度异位骨化发病率(BrookerU,Ⅲ)(RR=0.83,95%CI:0.48~1.42,P=0.49)和任意Brooker分型的HO,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整个研究中,16例接受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的患者(4.4%)因胃肠道反应终止治疗;而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中10例患者(2.7%)因胃肠道反应终止治疗。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非选择性NSAIDs药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同样有效。考虑到非选择性NSAIDs药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建议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  相似文献   
6.
正骨质疏松性骨折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或通常不会引起骨折的外力时发生的骨折,亦称脆性骨折(fragility fracture)。"通常不会引起骨折的外力"指在人体站立高度或低于站立高度跌倒时所产生的冲击[1-2]。围手术期是指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此手术相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组织蛋白质组学方法寻找与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相关的蛋白质。方法于非创伤性ONFH患者股骨头中分别采集坏死骨组织样品与正常骨组织样品各12份,采用四步溶剂法提取骨组织中的总蛋白,应用多维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组织蛋白进行分离鉴定和功能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坏死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中鉴定二肽段以上的高可信度蛋白质数量分别为1302个和999个,假阳性率为0.9%。通过与对照组的质谱计数,在坏死骨组织中鉴定了141个高表达蛋白和56个低表达蛋白。基因本体论蛋白功能分析发现34种蛋白质与ONFH密切相关。本实验在股骨头坏死组织中证实ChST2基因(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合成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和GPCR26基因(介导细胞内钙离子动员的蛋白质)的低表达。结论非创伤性ONFH存在复杂的信号传导通路。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的生物合成和多种离子的转运、动员可能参与ONFH发病机制中的关键过程。研究发现的差异表达蛋白可能成为ONFH早期临床诊断的候选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载阿仑膦酸钠丙烯酸骨水泥与皮下注射阿仑膦酸钠抑制钛磨眉诱导的骨溶解的效果.方法 48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无钛磨屑且无阿仑膦酸钠组(A组),有钛磨屑注射且无阿仑膦酸钠组(B组),钛磨屑分别注射0.1%、0.5%、1.0%载阿仑膦酸钠丙烯酸骨水泥组(C、I)、E组),钛磨屑注射且皮下手射阿仑膦酸钠组(F组),每组8只.将载阿仑膦酸钠骨水泥植入兔股骨远端.制备磨屑诱导骨溶解动物模型.术后8周对股骨行组织形态学分析、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定及界面力学测试结果 B组假体周围可见明显的骨溶解,而C、D、E、F组骨溶解明显少于B组.B组假体周围BMD和骨-骨水泥界面抗剪强度分别较A组下降17%和56%;D组假体周围BMD和界面抗剪强度较B组分别增加29%和62%;E组假体周围BMD和界画抗剪强度较B组分别增加37%和29%;F组假体周围BMD和界面抗剪强度较B组分别增加51%和69%;C组、D组、E组分别与F组比较,假体周围BMD和界面抗剪强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载阿仑瞵酸钠丙烯酸骨水泥与皮下注射阿仑瞵酸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磨屑诱导的骨吸收,增强界画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9.
章海均  严世贵 《浙江医学》2007,29(7):679-681
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内固定治疗一般都能良好愈合,人工关节置换主要用于初治失败的病例。但是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或者存在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固定比较困难,而且长时间卧床不能进行有效康复锻炼,可出现各种并发症。故70年代开始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有选择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手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膝关节炎的全膝关节置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膝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对1997~2002年间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0例,女1例;年龄31~76岁,平均59岁。骨折至全膝置换手术的间隔时间2~27年,平均8.7年。有7例患者曾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全膝置换手术同时拆除内固定4例,分期手术拆除内固定后行全膝关节置换3例。手术时有2例股骨骨折畸形愈合,全膝置换时行外侧支持带松解4例,伸膝装置重建1例,侧副韧带重建2例。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12~72个月)。无失访病例。膝关节协会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7分(10~69分)提高到随访时的85分(10~100分),功能评分从术前的42分(0~60分)提高到随访时的75分(20~100分)。膝活动度从术前的83°增加到随访时的93°。术后由于膝关节活动度差而进行麻醉下手法松解4例。未发现需要进行翻修的假体无菌性松动。有1膝发生切口浅表感染行清创术,假体保留而愈合。结论先前骨折所造成的创伤性关节炎,采用全膝置换可明显改善功能,缓解疼痛。术中恢复肢体的良好对线,确保假体置入正确,达到软组织平衡可促进全膝置换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