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 zation,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序贯(PMCT)治疗早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6例早期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TACE治疗,5~7d后接受PMCT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DBIL、TBIL、ALT等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发热、疼痛等,治疗后改善。全部66例观察对象随访过程中,生存65例,治疗1年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早期肝癌患者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消融序贯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因分型结合克隆后测序方法在动态监测HBV基因变异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1例重型肝炎患者发病后血清,用PCR扩增血清中HBV perS/S基因片段并克隆,2份标本各随机挑取3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同时用RFLP方法分析2份血清中HBV毒株的基因型。结果 RFLP分析2份血清为B基因型为主的B/C基因型混合毒株感染;6个克隆中仅1株为C基因型。比较2份血清HBV perS/S克隆核酸序列,有170个点位的差异,剔除C基因型株后,仅54个位点差异。结论 克隆后测序结合RFLP对HBV基因型测定有助于更准确地对HBV基因变异进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分析其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12年10月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29例,在其抗病毒治疗48周前后进行肝穿刺活检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完全应答组无论炎症或纤维化程度均明显改善(P<0.01),部分应答组炎症程度得到改善(P<0.05),纤维化程度则无明显改变(P>0.05),而无应答组治疗前后相比,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无论予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获得病毒学完全应答均可明显改善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脾脏厚度、门静脉主干内径与肝脏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4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脾脏厚度和门静脉主干内径。结果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存在显著性差异;肝脏不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严重者脾脏厚度显著性地长于病变轻微者。结论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学改变有显著性差异,门静脉主干内径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之间无显著性相关,而脾脏厚度与肝脏炎症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肝脏纤维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丁红兵 《肝脏》2010,15(2):151-151
患者,男,57岁,汉族,已婚,福建泉州籍,因肝肿大11个月,乏力、纳差、上腹胀2个月于2009年4月15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5月体检发现肝肿大,肝生化指标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栓后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前同时采血检测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结果应用x^2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关系,透明质酸可反映中度以上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且呈正相关;肝脏存在纤维化时层粘蛋白水平升高,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升高与炎症活动度有关。结论 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可不同程度反映肝纤维纤维化程度,可作为血清肝纤维化检测指标,透明质酸更可反映肝硬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丁红兵  陈育霞  赖小欢  杨环文 《肝脏》2012,17(3):216-217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患者导致肝损害最常见原因,但临床上部分患者嗜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所谓"不明原因肝损害".我科2006~2010年共完成肝脏活检1 400例,其中非病毒性肝炎所致不明原因肝损害122例,通过肝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评估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替比夫定600 mg/日口服治疗75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24周时HBV DNA是否低于检测下限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根据基线ALT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2~5倍ULN组及>5倍ULN组,根据基线HBD DNA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中低载量组(105拷贝/ml ≤ HBV DNA<107拷贝/ml)及高载量组(≥107拷贝/ml),分别计算治疗24周、48周、96周患者的ALT复常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血清转换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替比夫定治疗48周时的ALT复常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97.2% vs 66.7%、100% vs 33.3%、52.8% vs 12.1%(P <0.05),治疗96周时A组与B组相比分别为94.4% vs 66.7%、97.2%vs 48.7%、55.6%vs 12.1%(P<0.05);基线ALT 2~5倍ULN组和>5倍ULN组治疗96周时的ALT复常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7.8% vs 82.1%、58.3%vs 84.6%、19.4%vs 43.4%;基线HBV DNA中低载量组和高载量组治疗96周时的ALT复常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75%vs 81.4%、87.5%vs 60.5%、53.1%vs 16.3%。结论替比夫定可迅速抑制HBV DNA复制,患者发生ALT复常、HBeAg血清学转换的比率较高,治疗24周HBV DNA下降幅度能较好预测治疗第48周、96周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IV型胶原(IV-C)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 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检行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前 采血检测血清HA、PCⅢ、LN、IV-C水平。结果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HA可反映中度以上慢性肝 炎炎症活动及肝纤维化,并与之呈正相关;肝脏存在纤维化时LN水平升高,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CⅢ、IV-C水 平升高与炎症活动度有关。结论血清HA、PCⅢ、LN、IV-C水平均不同程度反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可作为血清肝纤维 化检测指标;HA更能反映肝硬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两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对715例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这两组患者肝功能、诊断构成、HBV DNA定量以及免疫学检查、病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HBeAg阴性组年龄较大,HBV DNA含量较低,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构成比高。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近来发病率增高,患者年龄大,预后差,是今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