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剖宫术术中输注葡萄糖过多会引起新生儿医源性低血糖[1]。我院对30例健康产妇在硬膜外阻滞下剖宫产术术中输注林格氏液和不同剂量的葡萄糖时,测定胎儿脐带血血糖、胰岛素、C肽,以确定手术时输注葡萄糖的合适剂量。1 对象和方法30例健康产妇,年龄为20~30岁,体重55~72kg,随机分为三组。甲组10例输林格氏液,乙组10例输10克葡萄糖后平衡液维持,丙组10例输20克葡萄糖后平衡液维持,输葡萄糖者均在胎儿剖出前输完。手术时间约1小时30分,术中输液量在1000~1500ml。全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2.
乌司他丁对老年人手术后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老年人手术病人60例,年龄60-85岁;男28例,女32例;体重40.70kg。ASAⅠ-Ⅱ级。未使用对肾功能有损害的抗生素,无肾功能异常者。其中外科胆石症21例,结肠癌7例,骨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2例。随机分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n=30)与对照组(C组,n=30)。  相似文献   
3.
美施康定直肠给药对晚期癌症患者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美施康定(硫酸吗啡控释片)直肠给药对癌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及起效时间。方法:对72例中晚期癌痛患者应用美施康定,随机分为直肠给药组与口服给药纽,每组各36例,观察镇痛效果与起效时间。结果:直肠给药组与口服给药组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分别为94%、9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直肠给药组较口服给药组药物起效时间快,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美施康定对于一些不能口服而改为直肠给药的患者,不但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止痛效果,且起效时间较口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儿下腹部手术中静吸复合麻醉下应用喉罩对小儿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对60例2~12岁患儿予七氟烷吸入诱导,患儿吸入6%七氟烷,待其入睡后即睫毛反射消失,吸入浓度改为2%~3%随后开放静脉静注咪唑安定0.005~0.01mg/kg,阿托品0.01mg/kg,诱导后插入喉罩或单纯吸入七氟烷维持。随机分为两组:喉罩通气组(A组)和单纯吸入七氟烷组(B组),每组30例。结果 A组的MAP、HR,显著低于B组(P〈0.05),B组患儿术后清醒时间及离开手术室时间较A组长(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下小儿下腹部手术应用喉罩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小儿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6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行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氯氨酮、异丙酚加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儿血压、心率、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血氧饱和度、听觉诱发电位及血糖等。结果观察组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性、清醒时间、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的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在小儿外科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丁梯杰  金理照 《海峡药学》2012,24(6):177-17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对全麻妇科腔镜手术应激反应效果及机制应的。方法 60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瑞芬太尼+七氟烷组(R组),芬太尼+丙泊酚+七氟烷组(B组)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2min(T1)、术中1h(T2)、2h(T3)、手术结束(T4)及拔管后(T5)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HR,MAP,测定血糖,皮质醇,白介素-6(IL-6)水平;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及离开手术室时间。结果两组各时间点HR,MAP,测定血糖,皮质醇,白介素-6(IL-6)均有升高(P<0.05)以(T1)(T2)(T3)明显R组各时间点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麻醉方法能明显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恢复时间短,质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科高龄患者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同期32例骨科高龄手术患者,年龄70~8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治疗组(A组)在对照组(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分别于手术当日、手术后5天内,每8小时静注乌司他丁1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测定麻醉前、术毕、术后1、3、5、7天血清肌肝(Scr)、尿素氮(BuN)及尿液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糖苷酶(NAG)、r-谷氨酸转肽酶(r—GTP)、al微球蛋白(al—MG)和尿液量水平。结果手术前组间血清Cr、BUN、NAG、r—GTP、al—MG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A组)比较,对照组(B组)术后NAG,r—GTP、al—MG在各时点明显升高(P〈0.01)。血清、Cr、BUN、在第1-3天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排尿量无明显差异,但从每分钟输液量和分钟尿量的比值(排尿量/输液量)来看,在治疗组(A组)中该比值较高(P〈0.05)。结论骨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肾功能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复合参麦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司他丁是一种存在于人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UTZ),具有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参麦注射液有效成份是人参皂甙、麦冬皂甙、参冬黄酮.具有益气因脱养阴生津之功效.主治气阴两虚.一切津液不足之症。创伤性休克是机体处于一种非生理状态下,同时伴有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及全身炎症性反应和自由基的大量释放。  相似文献   
9.
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发展,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检查时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紧张焦虑心理、咽部不适、恶心呕吐和心血管反应,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且影响检查,许多患者因此拒绝检查而延误诊治时机。本院自2004年10月以来,门诊开展无痛苦胃镜检查中应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以评价其镇静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乌司他丁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术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8例急性全身多发性创伤患者,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分别于手术当日及手术后第1,2,3,4,5天,每8 h静注乌司他丁10万I U,溶于20 mL生理盐水;观察2组手术后第1,3,5,7 d,尿液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r-谷氨酰转肽酶(r-GTP)、α1微球蛋白(α1-MG)及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和尿液量水平。结果手术前组间NAG、r-GTP、α1-MG,血清Cr、BUN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术后NAG、r-GTP、α1-MG在各时点明显升高(P<0.01)。血清Cr、BUN在第1~3天明显升高(P<0.05)。2组间排尿量无显著性差异,但从每分钟输液量和分钟尿量的比值(排尿量/输液量)来看,在治疗组中该比值较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创伤性休克手术患者术后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