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带蒂皮瓣推移的Milligan-Morgan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科收治的60例Ⅱ~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行带蒂皮瓣推移的M-M术和皮桥不予处理的M-M术.结果 术后D3和D7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疼痛VAS评分均较D0时明显降低,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肛周感染患者的细胞及体液免疫状态,并对糖代谢紊乱与机体免疫状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将125例肛周感染患者分为糖尿病组、糖调节受损组(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患者)和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指标,并对3组研究对象的免疫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和糖调节受损组的补体C3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组的IgG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3组研究对象与补体C3、IgG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以补体C3、IgG为代表的体液免疫在糖尿病合并肛周感染发病及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切开挂线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观察主管切开挂线支管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将5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采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旷置术,对照组43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术后排便后均以中药熏洗换药。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6.4%,对照组有效率93.0%(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收缩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治疗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果显示,主管切开挂线支管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治愈率高、痛苦小、疗程短、损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丁培霖  唐武 《中医杂志》2003,44(Z1):269-270
痔瘘术后良好的镇痛是患者及肛肠科医护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近二年来,随着镇痛治疗的发展和完善,结合痔瘘病人围手术期疼痛的特点,我科运用综合方法进行镇痛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痔切除术与传统Milligan-morgan(单纯外剥内扎术)术治疗混合痔合并重度内痔的疗效。方法PPH组44例行PPH术后,再对需要切除的痔核行痔切除术(试验组),与常规的Mil-ligan-Morgan术治疗环状混合痔47例(传统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试验组在减轻术后疼痛及创缘水肿,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及避免肛门狭窄方面优于传统组(P〈0.01)。结论PPH结合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合并重度内痔优于外剥内扎术,为PPH在临床上的应用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治疗高位马蹄型肛瘘的手术效果,选择18例高位马蹄型肛瘘患者对肛直肠环以上的瘘管采用多线挂线,肛直肠环以下瘘管切开全开放引流术,治愈率100%.结果表明:多线切挂法治疗高位马蹄型肛瘘具有创口愈合快,复发率低,无后遗症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痔吻合器环切术治疗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应用痔吻合器行病理性肛垫部分环切术治疗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 对92例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病例应用吻合器行病理性肛垫部分环切术,同时测得吻合口与齿线间距离,并对每个病例手术前后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及术后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术中测得的吻合口与齿线间距离将92例病例分成4组,其中小于1.0 cm为A组,在1.0~1.5 cm间为B组,在1.5~2.0 cm间为C组,大于2.0 cm为D组.4组在术后肛门失禁评分、肛门局部并发症评分、满意度评分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疼痛评分、肛门出血评分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早期的疼痛较其余3组明显,术后出血A、D组高于其余2组.4组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分析结果示4组之间除了肛管最长收缩时间术后第3个月A、B组与C、D组有差别,其余各项指标未见差别.结论 应用痔吻合器对病理性肛垫部分行环切术治疗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对肛肠动力学指标影响小,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其吻合口位置选择距齿线1.0~1.5 cm间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痔吻合器环切术吻合口与齿线间距离变化所对应的各个临床指标变化的比较分析,研究吻合口与齿线间距离选择在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临床治疗上的意义. 方法对106例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患者行吻合器痔环切术,术中测定吻合口与齿线间距离,术后对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包括排便失禁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出血、肛缘水肿、残留皮赘等局部并发症以及满意度)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吻合口齿线间距离对临床指标的影响,探讨吻合口齿线间距离的选择在吻合器痔环切术治疗中的意义. 结果根据测得的吻合口与齿线间距离将106例患者分成4组,其中吻合口与齿线间距离小于1.0 cm为A组,有20例,在1.0~1.5 cm间为B组,有40例,在1.5~2.0 cm间为c组,有37例,距离大于2.0 cm为D组,有9例.4组在术后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肛门出血评分、肛门局部并发症评分、满意度评分上无差别,在术后疼痛评分4组之间有显著差异,A组术后早期的疼痛较其余3组明显. 结论应用吻合器痔环切术治疗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时,针对痔不同的脱垂程度选择适宜的吻合口部位,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特点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对在本院手术的98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98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中,男72例,女26例,病变部位以直肠(35例)和乙状结肠(22例)多见,占总数58.16%(57/98)。降结肠最少4例(4.08%)。直肠癌距肛缘平均距离4.5cm.右半结肠15例,占总数15.3%。以大便习惯改变和间歇性粘液血便为主要症状。术前合并肠梗阻、肠穿孔、严重贫血等33例(33.7%)。63例(64.3%)行根治术,26例(26.5%)行姑息术。根治术、姑息术5年存活率分别为45.58%和0。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多见,占73.5%;Dukes分期其中C+D期为主,56例,占57.14%。【结论】青年结直肠病人,发病部位以直肠多见。病理以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较多,易发生转移与种植,预后差。术式以保留神经的扩大根治术为首选,可达到较高的根治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